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

星球拾光 2025-08-02 10:36:40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桌子,就拍了一下站起来说,北京人艺养不活我,听到这话,我当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说你可以走,你辞职吧,别干了。   冯远征接掌北京人艺那会儿,院里的风气确实有点拧巴。   大清早的排练厅里,晨功队伍稀稀拉拉的,常有年轻演员踩着点来,张嘴练两句就开始刷手机。   可一到下午,这些人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影视城外景地,赶场拍广告,录综艺,把剧院的排练排到最后一位。   有回老艺术家李雪健来串门,站在后台看了会儿排练,叹着气说。   "当年我们排《茶馆》,光一个端茶碗的手势就得练上百遍,现在的孩子,心思都飞哪儿去了?"   这种拧巴劲儿,终于在那天早上炸开了锅。   有个正当红的演员闯进院长办公室,手里捏着张广告报价单,"啪"地拍在桌上。   "冯院,您看看这个数!人艺给我的这点工资,连孩子学费都不够,这地方根本养不活我!"   冯远征当时正翻着新排《雷雨》的道具清单,闻言慢慢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很:"你要是觉得外面好,就辞职吧,别干了。"   那演员当场就愣了,举着的手僵在半空,脸唰地白了。   他本以为凭自己刚拿到的电视剧奖,院长总得软语哄着,没料到会被这么直接地顶回来。   旁边办公室的秘书听见动静,悄悄扒着门缝瞅,只见那演员嘴唇动了半天,一个字没说出来,最后悻悻地坐回椅子上,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第二天全院大会上,冯远征把话挑得更明:"咱们是话剧演员,舞台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想拿钱就得好好排戏,想接私活就卷铺盖走人,两条道自己选。"   台下坐着的演员们鸦雀无声,好些平时爱跑外活的,头都快低到桌子底下了,连呼吸都放轻了。   从那天起,冯远征每天早上七点准时站在排练厅门口,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小本子,谁没来晨功,谁来了糊弄事,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   有回抽查台词,三个年轻演员连《雷雨》里最经典的独白都背得磕磕绊绊,当场就被取消了当季的演出资格。 剧院的公告栏里,新贴的规定红得刺眼,接私活的,考核不达标的,签"阴阳合同的,都有着相应的惩罚。   这些规矩刚出来时,背后不少人嘀咕,说院长太较真,不懂现在的市场行情。   可冯远征不管这些,该查的查,该罚的罚,有回连个快退休的老演员都因为接了商业站台被停了津贴,谁来说情都没用。   那拍桌子的演员终究没辞职,舍不得编制里的社保和稳定。   冯远征也没给他特殊对待,晨功时直接把他叫住:"小王,来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连来三遍。"   他刚从片场赶回来,嗓子干得发紧,磕磕巴巴说了两句就卡壳了,舌头跟打了结似的。   冯远征皱着眉:"就这水平,还好意思嫌剧院给的少?台词是演员的本钱,你这本钱都快亏光了。" 那演员没说话,转身往资料室跑,把林连昆,于是之那些老艺术家的表演录像翻出来,一帧一帧对着学,连眉毛挑动的幅度都反复比划。   排《龙须沟》的时候,他演个只有三句台词的小配角,愣是对着镜子抠了三天表情。   冯远征去看排练,站在后排没出声,等他演完了才说:"这次比上次强点,但眼神还是飘,人物心里那点憋屈劲儿没出来。"   他没反驳,晚上回家把剧本翻得卷了边,对着镜子练到后半夜,连走路的姿势都改成老北京那种带点佝偻又不服输的劲儿。   公演那天,有个拄着拐杖的大爷散场时拉着他说:"你演的那角色,跟我年轻时候邻居一模一样!"   人艺的票也越来越难抢,2025年全年演出平均上座率冲到了99%,好些观众提前三个月就开始蹲点抢票。   有个姑娘连看五场《雷雨》,散场后在剧场门口跟朋友说:"你听周朴园那段独白,气口都在点子上,比电视剧里那些只会瞪眼的强多了。"   戏剧学院的学生也转了风向,以前毕业都往影视公司跑,现在报考剧院的比去年多了三成多。   有个应届生面试时说:"看了人艺的戏才明白,能在台上站三个小时,才是真本事。"     当年拍桌子的演员现在成了院里的中坚力量,带新人总会谆谆教导。   "别学我以前犯浑,觉得舞台没意思。你在台上多下一分功夫,观众就多给你一分掌声,这掌声比多少钱都金贵。"   排练厅墙上"戏比天大"那四个字,被晨光一照,亮得晃眼,就像这行里重新亮起来的规矩。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2
2025-08-02 21:20

[赞][赞][赞]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