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三艘军舰,就没有如今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我国领土也会受到越南的侵略。” 1988年的南海,三月的风里还带着凉意。永暑礁附近的海面上,几艘中国海军的舰艇正稳稳地泊着。 舰上的官兵们心里都揣着一件事,要在这里建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海洋观测站。 可这片海域并不平静,越南人早就盯着南沙群岛这块地方了。 这次听说中国要在永暑礁动工,他们在联合国大会上举了手,转头就派船往岛礁上冲,赤瓜礁就是他们挑中的第一个目标。 中国士兵是踩着没过膝盖的海水冲上岛的,裤腿湿淋淋地贴在身上,手里紧紧攥着拳头。 越军也不甘示弱,四十多个人也上了礁,两边的人几乎脸贴脸站着,枪都指着对方的胸口,空气里全是火药味,稍微动一下都可能走火。 榆林基地参谋长陈伟文就在指挥舰的舰桥上,手里捏着张纸条,上面是基地领导交代的“五不原则”。 越军开始耍无赖,往中国士兵身上吐口水,还有人解开裤子撒尿。 战士杜项厚怒不可赦,一把抓过对方国旗扔在地上。 顿时,激烈的战斗爆发了,越军扑上来就打,拳头巴掌抡得飞起。 中国士兵们不甘示弱,也是近身搏斗,不过片刻就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将越军打得抱头鼠窜。 眼看占不到便宜,一声枪响,班长杨志亮的胳膊中弹负伤了。 “越南人开枪了!” 陈伟文当即一声令下,命令炮舰火力全开。 声音落下,伴随而来的是如雷霆般的炮响声。 前后也就四十八岁分钟,越南的两艘军舰当场就沉了,还有一艘拖着黑烟想跑,没走多远也沉了下去。 礁盘上的越军斗志全无,慌忙逃命,有的跳海,有的直接跪地投降。 最后清点下来,咱们这边就杨志亮一人受伤,越军那边死伤超过三百,还抓了几十个俘虏,其中还有个中校军官。 战斗结束后,九座岛礁的旗帜都换了颜色,全插上了五星红旗。 陈伟文后来穿上了少将军衔的制服,去海军指挥学院念书,毕业后到广州舰艇学院当副院长,教出了一茬又一茬海军军官。 1995年退休那天,他对着学院的海图看了半天,手指在南沙那片海域划了个圈。 这些年常有年轻人去看他,八十多岁的人了,还穿着海魂衫。 说起赤瓜礁的事儿,他眼睛亮得很,就像又回到了那个炮声隆隆的下午。 金一南去看他的时候,他给题了“亮剑”两个字,说这俩字能说明白所有事儿。 其实那天晚上风浪很大,夜色黑得像墨,根本看不清礁盘,战士们找不准方向。 好在雷达兵技术过硬,能捕捉到屏幕上钢盔的移动位置,给他们当向导。 越南人通信技术差,舰艇之间全靠喊话,碰见咱们的船就喊赶紧跑,咱们听得一清二楚,听着就慌得不行。 越南军官总跟士兵说,中国人怕打仗、怕死、不敢开枪,这种思想灌得很厉害,所以刚开始他们特别猖狂。 可真等咱们动手了,他们又想起来了恐惧。 他还说,国家越强大,就越安全、越没有战争,越弱就越有人欺负你。 这话不假,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飞机侵犯咱们领空、领海四百多次,警告都没用,后来咱们用导弹把它的U2侦察机打下来,它就再也不敢来了。 没有陈伟文当时果断下令还击,哪有现在的“南海长城”,哪有那些像“永不沉的航母”一样的岛礁,咱们也没法稳稳当当地拱卫南海,更别说辐射马六甲海峡了。 三十多年后的加勒万河谷,冬春交替的时节,雪还没化透。 祁发宝团长张开双臂挡住越线的印军。 他身后的战士们知道,这条线不能退,就像当年赤瓜礁上的士兵们攥紧拳头时心里想的一样。 印军突然发起群殴,钢棍和石块雨点般落下来,祁发宝的额头淌着血,还是死死护着身后的阵地。 陈红军营长带着陈祥榕他们冲上去的时候,眼里冒着火。 就像杨志亮扯下越南国旗时的决绝,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团长抢回来,把阵地守住。 肉搏中,陈红军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士,自己却永远倒在了冰河上。 陈祥榕牺牲时,还保持着把对方死死摁住的姿势。 后来的反击干净利落,印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就像当年赤瓜礁上那些慌不择路跳海的越军,再嚣张的气焰也敌不过保家卫国的决心。 这些画面叠在一起,就像一条跨越时空的线,一头拴着南海的波涛,一头连着高原的冰川,中间串起的,是一代又一代军人“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骨头。 现在再看赤瓜礁,五星红旗在礁盘上飘了三十多年。 加勒万河谷的雪化了又落,巡逻的战士们走过陈红军牺牲的地方,脚步永远坚定。 就像那句老话,有些仗,这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 有些血,这代人流了,下一代人就能安稳过日子。
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
星球拾光
2025-07-31 14:37:30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