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年,新科进士李遵勖娶了宋真宗的妹妹万寿公主。洞房花烛夜,驸马兴冲冲地进了新房,掀开公主的红盖头,却吓得他手一抖,差点跌坐在地上。此后竟做了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对于这桩婚事,万寿公主还是比较满意的,她在宫里的时候就听说了李遵勖的英姿,更不要说他还长得高大帅气,对于这段婚姻,万寿公主还是十分期待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和她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举案齐眉,也没有心意相通,甚至万寿公主完全就感受不到自己驸马的心是在自己的身上的。 红烛在鎏金烛台上淌着蜜色的泪,万寿公主的并蒂莲盖头被掀开时,飘落的金粉落在李遵勖手背上。他盯着眼前女子,喉结动了动——这与他想象中"眉如远黛,眼似秋波"的新娘判若两人。眼前的万寿公主,眉峰比宫墙柳还粗,眼尾微微下垂,左颊还有颗指甲盖大的朱砂痣,活像颗溅在雪地上的红梅。 "驸马可是瞧够了?"万寿公主伸手替他理了理被烛火映乱的鬓角,指尖触到他额角的薄汗,"我阿娘说,新婚夜要互诉衷肠,你说说,从前可曾见过这般模样的姑娘?" 李遵勖的后背抵着雕花拔步床,指甲掐进掌心。他本以为能娶到"宫中最会作诗的公主",曾在太学里对着万寿公主题在廊柱上的《浣溪沙》抄了七遍。可此刻望着眼前人,他突然想起昨日在礼部领婚书时,老吏凑在他耳边说的话:"驸马可知,万寿公主是当今圣上的嫡妹?她三岁能背《孝经》,五岁会绣百子图,去年中秋,皇上还亲自为她题了'贤德'二字。" "臣...臣觉得公主很好。"他声音发涩,伸手去牵她的手,却被她轻轻抽走。万寿公主靠在妆台前,拿起螺子黛往眉上扫:"我阿耶常说,嫁女要嫁如意郎。我原以为,这'如意'是说他待我心意重。"她转过身,鬓边的珍珠步摇晃得人眼晕,"可方才你掀盖头时,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李遵勖突然想起半月前在汴河边上,他亲眼见着万寿公主的马车碾过卖花担子。那挑担的老妇跪下来求公主赔她被踩碎的白菊,公主却掀着帘子笑:"本宫的车驾,岂是你这老妪能拦的?"那时他站在茶棚里,手里攥着给公主写的婚书,墨迹还未干透。 "公主明鉴。"他扑通跪下来,"臣近日读《礼记》,见'夫妇有别'之说...臣愚钝,怕是...怕是担不起这公主的恩典。"话一出口,他便知坏了事——宋代士大夫最重名节,新婚夜说这种话,简直是大逆不道。 万寿公主的脸色瞬间煞白。她扶着妆台的指尖泛起青白,发间的东珠簪子碰出细碎的响:"你说什么?"李遵勖抬头,看见她眼眶里蓄着泪,却咬着牙不肯落:"我原以为你是真心爱我,原来不过是不愿尚主。" 窗外传来更鼓声,三更了。李遵勖望着地上碎成星子的螺子黛,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阿勖,你若娶了公主,便要记住,你娶的不是一个人,是皇家的体面。"可此刻他只觉得喘不过气——那体面像个金漆的笼子,把他和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困在里头。 "公主,"他扯了扯她的裙角,"臣不是不愿,是...是怕自己配不上。"万寿公主愣住了,随即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凄凉:"你当我真稀罕你这'配得上'?我稀罕的是你写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是你站在太学门口替我捡回被风吹走的绣帕。"她从袖中摸出块绣着并蒂莲的帕子,正是那日在汴河边上,他慌乱中掉落的。 李遵勖接过帕子,触到她指尖的温度,突然就哭了。他想起昨日在礼部,老吏递来的婚书上写着"公主性淑,宜其室家",可他连公主爱吃什么甜糕都不知道。万寿公主替他擦去眼泪:"明日我让厨房做桂花糖藕,你不是说在太学时最馋这个么?" 后来的日子里,李遵勖跟着公主学刺并蒂莲,替她抄《女则》,在她的督促下读了《资治通鉴》。他渐渐发现,这位被称作"贤德"的公主,会在他读书到深夜时送来姜茶,会把他写的诗抄在绢帕上收在妆匣里,会在他生病时守在榻前,连药汁的温度都要试了又试。 可那夜掀盖头时的恐惧,终究成了两人心里的一根刺。直到多年后,李遵勖官至枢密使,在一次家宴上,万寿公主端着酒盏走到他面前:"当年你说'配不上',如今可还这样想?"他望着她鬓角的白发,突然握住她的手:"臣那时糊涂,如今才知,能娶到公主,是臣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万寿公主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月光。她想起那年中秋,李遵勖在她宫里赏月,念了半宿的诗,最后说:"臣愿做公主的影子,永远跟着您。"那时她只当是情话,如今才懂,这影子,原来是愿意陪她走过岁岁年年的。 (信息来源:基于《宋史·公主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记载合理演绎,核心情节为文学创作,旨在通过人物情感变化展现宋代皇室婚姻中个体命运的交织。文中人物关系及部分细节参照《宋会要辑稿·帝系》等文献。)
1008年,新科进士李遵勖娶了宋真宗的妹妹万寿公主。洞房花烛夜,驸马兴冲冲地进了
勇敢小妹
2025-08-02 08:37:08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