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7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迎娶29岁女军医,婚后生下儿子陈由伟。如今,他这唯一的儿子生活得怎样了? 陈景润早年专注于数学研究,从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他在研究所度过大量时间,经常通宵计算公式,忽略个人生活。同事们多次为他介绍对象,他都婉拒,继续埋头于学术。 1978年,因健康问题住院,他遇见进修医生由昆。她负责他的日常护理,两人通过医患互动逐渐熟悉。这种关系从专业转为私人,最终在1980年结为夫妻。 婚礼后,他们的生活以研究院公寓为中心。由昆继续军医工作,陈景润则坚持科研,同时开始参与家务。1981年,陈由伟出生,这让陈景润在忙碌中找到新平衡。他用简单方法引导儿子接触数字,如通过计数物品启蒙。尽管经济条件一般,一家人保持紧密联系。 陈景润的身体渐现问题,长期劳累导致帕金森症初期症状,但他仍抽时间陪伴家人。住院期间,由昆负责照顾,他也从病床上关注儿子的学习进展。这种坚持体现了科研与家庭的并行努力。陈由伟从小显示出聪明,但数学天赋不如父亲。 他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基础知识,却未表现出强烈兴趣。陈景润未强求,而是提供资料支持。家庭生活虽朴素,却充满实际关怀,由昆管理日常开支,陈景润在周末参与孩子教育。健康恶化后,他住院频率增加,但每次出院都优先处理家庭事宜。这种模式持续到1990年代初,科研压力与身体负担交织。 1996年,陈景润因帕金森症逝世,年仅63岁。由昆独自抚养陈由伟,后者当时15岁。他最初避开数学,转向其他领域,但后来留学加拿大,攻读应用数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进入商业,创办医疗公司,凭借管理才能实现快速发展。目前,陈由伟担任企业高管,同时兼任陈景润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推动数学奖项设立。 2024年,他参与基金会活动,2025年做客南开大学讲座,分享父亲精神。他的生活独立稳定,未继承父亲学术路径,却在商业中取得成就。这种选择反映了个人认知与家庭影响的结合。 陈景润的学术生涯影响深远,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奠定中国数学地位。晚婚后,家庭成为他生活补充,由昆的支持让他在科研中坚持。陈由伟的成长路径显示,继承不限于专业,而是精神延续。他创办公司时,借鉴父亲专注品质,在医疗领域扩展业务。 基金会工作让他连接数学界,2024年设立奖项激励青年学者。这种延续体现家庭价值。陈由伟的现状稳定,企业运营顺利,生活在北京。相比父亲的纯粹学术,他选择实用方向,平衡事业与责任。这或许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避免勉强从事不擅长的领域。数学天才的血脉在商业中转化,产生新价值。故事从婚姻开始,到儿子独立,展现一代人的传承逻辑。
1980年,47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迎娶29岁女军医,婚后生下儿子陈由伟。如今,
孙玉俊说
2025-08-01 17:00:55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