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惊奇发现一个漏洞,只要不招惹中国,那就没一个能打的,7月美国对日本、韩国等14国加征高额关税名单还拉进了菲律宾、巴西这一批。印度嘴上硬气,巴西扬言要回缴50%惩罚税,并没有什么效果,美国依然按既定节奏推进,不予理会。 特朗普这波操作,看似 “逮着软柿子捏”,实则是把全球贸易搅得一地鸡毛。就拿日本来说,美国 8 月 1 日正式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征收 15% 关税,直接把五十铃这样的老牌车企逼到墙角 —— 神奈川县藤泽工厂生产的小型卡车,原本每年有 1.2 万辆出口到美国,现在不得不从 2028 年起全部转移到美国本土生产。这哪是贸易战,分明是用关税当 “紧箍咒”,把日本车企的脖子勒得喘不过气。 日本车企的苦处,全写在产业链的 “瘸腿” 上。你以为日本汽车工业还像几十年前那样风光?错了!日本虽然能造出高端汽车,但供应链早就被美国 “卡了七寸”。比如五十铃转移生产,表面上是为了规避关税,实则是因为美国掌握着发动机电控系统、车载芯片等核心技术 —— 就算日本工厂生产出整车,也得从美国进口关键零部件,关税一加,成本直接翻倍。更绝的是,美国还要求日本车企必须使用美国本土生产的电池组件,否则就取消税收优惠。这就像让厨子用别人的菜刀切菜,还得按人家的菜谱做菜,能不憋屈吗? 美国的算盘打得叮当响:用关税逼日本车企在美国建厂,既能创造就业,又能把产业链攥在手里。可他们没想到,日本车企早就学精了。丰田一边在美国建电动车工厂,一边琢磨着把美国产的凯美瑞逆向出口到日本 —— 反正日本消费者更认 “美国制造” 的高端定位,价格还能比本土生产的便宜 10%。这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接让美国的关税政策变成了笑话。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供应链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产能转移。五十铃在美国建厂需要的高精度齿轮加工设备,70% 还得从日本进口,关税一加,成本又上去了。 日本政府也不是吃素的。首相石破茂紧急召见汽车行业代表,要求制定 “供应链韧性计划”—— 说白了,就是砸钱补贴企业在东南亚建备胎工厂。但这招见效慢啊!越南的汽车零部件合格率只有 85%,而日本要求 99.9%,光是培训工人就得花三年时间。更要命的是,美国又对东南亚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加征 5% 关税,直接断了日本车企的后路。现在日本车企就像被捆住手脚的摔跤手,明明有一身力气,却使不出劲。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 “内伤”。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算了笔账:每创造一个汽车制造业岗位,美国消费者要多花 17 万美元 —— 因为车企把关税成本转嫁到车价上了。更搞笑的是,美国本土汽车工人根本不买账。底特律的汽车工会最近罢工,要求把时薪从 32 美元涨到 45 美元,理由是 “我们在替日本车企打工”。结果呢?五十铃在美国工厂的自动化率直接提到 90%,原本需要 2000 人的车间,现在只招 200 个技术工人,剩下的全用机器人。这哪是制造业回流,分明是 “用日本的钱,买美国的地,养美国的机器人”。 再看其他国家的反应:韩国现代把 SUV 生产线搬到印度,菲律宾香蕉出口商集体抗议,巴西扬言要对美国大豆加征 50% 惩罚税。可这些反击就像挠痒痒 —— 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占比 35%,巴西根本找不到替代买家;菲律宾香蕉 70% 出口到美国,断供等于自断财路。反倒是中国,直接把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砍了一半,转从卡塔尔买 —— 你不是要 “美国优先” 吗?那我就用脚投票。 这场关税战打到现在,真相越来越清楚:美国以为自己是 “武林盟主”,随便挥挥关税大棒就能让小弟们俯首称臣,却忘了江湖规矩早就变了。日本车企用 “曲线救国” 破局,东南亚国家偷偷抱团取暖,中国在背后稳坐钓鱼台。反倒是美国,国内通胀率又涨到 4.2%,农业州选民怨声载道,汽车产业空心化反而更严重了。这就像一场荒诞的马戏表演:特朗普在台上卖力吆喝,底下观众却发现,小丑竟是他自己。
特朗普惊奇发现一个漏洞,只要不招惹中国,那就没一个能打的,7月美国对日本、韩国等
探修説
2025-08-01 16:22:5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