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被动防御,不如让导弹消失!”祝学军一席话,竟让东风-17成为西方噩梦。 1987 年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会议室里,一群头发花白的专家正为新型导弹的抗干扰技术争得面红耳赤。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如何给导弹加装更复杂的电子对抗系统时,34 岁的祝学军突然把手中的笔往桌上一扔:“咱们干嘛非要跟着敌人的节奏跳舞?与其给导弹穿防弹衣,不如让它直接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这句话像一颗哑弹扔进会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 当时的中国导弹技术还在追赶西方,哪有人敢想让导弹 “隐身” 这种天方夜谭?可祝学军不是随口一说,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那时候西方已经搞出了反导系统,咱们要是跟着他们的思路走,永远都追不上。就好比别人在前面修路设卡,咱们非得沿着他们的路走,那不是等着被拦吗?不如另辟蹊径,让导弹根本就不在他们的 “路” 上出现。 祝学军盯上了钱学森弹道理论。这个理论说的是导弹可以在大气层边缘 “打水漂”,既能保持高速,又能灵活变轨。可当时全世界都没人把这理论变成现实,连美国都卡壳了。祝学军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算数据、做实验。那时候计算机还不发达,很多计算都得靠手工,光草稿纸都堆成了小山。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祝学军终于让钱学森弹道变成了现实,造出了东风 - 17。这导弹长啥样呢?它的弹头是扁平的乘波体设计,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这种形状能让导弹在大气层边缘飞行时,“骑” 在自己产生的激波上,既能减少阻力,又能灵活拐弯。雷达想发现它?难!因为它的飞行轨迹根本不是传统导弹的抛物线,而是像 “打水漂” 一样,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雷达刚锁定位置,它就变了方向。 东风 - 17 的速度更是吓人,超过 5 马赫,也就是每小时 6000 多公里。这么快的速度,现有的反导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就好比你看到子弹飞过来,还没来得及眨眼,子弹已经打中你了。更绝的是,它在末端还能进行大范围机动,想拦截它,比在高速路上抓一只灵活的猴子还难。 西方的反导系统,像美国的萨德、爱国者,都是按照传统弹道导弹的轨迹设计的。它们算准了导弹的抛物线,提前在某个点等着拦截。可东风 - 17 根本不走寻常路,它的轨迹根本没法预测。美国的军事专家急得直挠头,说这导弹 “彻底废掉了我们的反导系统”。 东风 - 17 的出现,让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它不仅能打固定目标,还能打移动的航母。航母再大,在东风 - 17 面前也像一只慢吞吞的乌龟。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再先进,也不敢在东风 - 17 的射程内晃悠。 祝学军和她的团队用 20 多年的时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们没跟着西方的节奏走,而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东风 - 17 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它让西方明白,中国不是只能跟在后面追赶,我们也能在科技的战场上,打出自己的王牌。 现在,东风 - 17 已经成了西方的噩梦。它的存在,不仅保卫着国家的安全,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祝学军当年的那句话,“让导弹消失”,如今变成了现实,也让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挺直了腰杆。
一把尖刀插入红军村南部,俄军多股敢死队进入发觉:遍地已经找不到乌军。俄军8月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