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军人卢加胜正在部队接受领导检查时,领导突然看见他的脸上竟然有一道4厘米的伤疤,作为一名军人,为什么会带着伤疤来部队呢? 卢加胜出生于1979年,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一直从事装备修理工作,逐步掌握多项专业技能。2001年2月11日,他休假归队途中乘坐从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当时列车上发生一起重大抢劫事件,76名歹徒携带232件刀具等凶器,控制5号和6号车厢,对乘客实施抢劫和暴力行为。 卢加胜发现情况后,与车上其他15名军人和乘警总计23人组成队伍,展开对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搏斗,他们制服所有歹徒,确保乘客安全。过程中,卢加胜右小腿多处被砍伤,头部被划开一道四厘米长的口子,右手关节被咬伤,导致后期活动不便。 他被送往武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住院十天,自行支付7800元医疗费用后离开医院,返回部队参加为期四个月的海上封闭训练。他未向任何人提及此事,而是继续投入日常工作。 部队领导在2007年3月进行例行检查时,师政委白吕注意到卢加胜额头上的伤疤。这道疤痕不符合部队对军容的要求,白吕多次询问其来历。 卢加胜最初回避,但最终说明了六年前列车事件的经过。部队随即核实相关情况,确认他就是当年媒体广泛寻找的无名英雄之一。 当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列车抢劫案,并在2001年4月13日解放军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列出卢加胜为首位寻找对象。但由于他返回部队后即参加演习,且一心扑在装备修理岗位上,从未上报个人事迹,导致六年无人知晓。 部队上报后,他的事迹得到认可,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并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 卢加胜在部队担任装甲底盘高级修理工和二级装甲驾驶员,现任修理连一班班长兼代理排长。他系统学习多种装备车型修理技术,取得高级修理等级证书。 结合实践,他总结编写战场快速抢修一两招、出入场车辆检查手册、水上训练安全事项等资料,在全师推广。新装备列装前,他随团到军工厂、军区坦克修理大队、海军陆战队取经,写下10万多字笔记,归纳出车辆检查口诀,如看得到的查到,看不到的摸到,摸不到的想到。 他提出专家意见10多条,编写新装备常见故障分析,在保障任务中应用。每年外训时间平均180天,最多294天,检查车辆1134台次,排除故障上万起,重大险情21次。2008年抗雪救灾中,他请战担任党员突击队队长,搬运塔材15吨,开辟道路17公里,完成抢修电网任务。 作为技术骨干,卢加胜注重传帮带作用。在装甲股工作期间,7次参加师团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会学员部件拆卸安装。每年从训练预备期开始,制定备课计划,对基础薄弱同志采取老带新方法,组建互帮互学对子,明确分工责任,形成联动帮带效果。 2004年以来,他培养技术班长16人、技术骨干53人,带领班排在集团军和师专业比武中4次夺得抢修科目第一名。他革新发动机和变速箱中心线简易校正工具、平衡肘快速省力扳手、可调节式车辆快速拆装架等十余件实用工具,得到上级和科研部门肯定。 一次装甲车故障抢修中,他大汗淋漓坚持工作,请工厂师傅解决后,反思自身不足,之后加强学习,避免类似问题。他拒绝两次提干机会,未上报列车事件事迹,与晋升干部无缘。连队领导多次建议评伤残,他婉拒,称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将机会留给他人。 转业后,卢加胜到浙江人大行政接待处工作,继续保持勤学苦练作风,向同事分享技术经验,宣扬爱党爱民、默默奉献精神。他认为军人职责分内事,受伤不是获得照顾资本,更非荣誉依据。这体现了普通军人本分与担当。 在列车事件中,他与其他军警合作,多数立一等功或二等功,有的评为全军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候选人,甚至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但卢加胜选择悄然离开,专注本职岗位。他的经历显示,英雄品质在于履行职责,而非追求表彰。 入伍13年,他始终把本职当事业,钻研专业,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为团队培养人才。列车事件后,广州军区和武汉铁路分局调查小组追踪,但除姓名外一无所获。他像人间蒸发般消失,直至伤疤暴露真相。 在不同岗位,卢加胜始终体现党员风范。入党后,他模范带头,成绩突出。列车搏斗中,他带头组织,毫不畏惧。事后返回部队,投入演习。检查中真相暴露,部队整理材料上报。他获多项荣誉,却视之为本分。转业后,在人大工作,感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向自己挑战。这体现了军人气概与为民情怀。他的事迹不止一段佳话,更是时代印记。伤疤作为荣耀勋章,提醒人们英雄在身边。普通岗位闪耀身影,激励每个人努力追求。
2007年,军人卢加胜正在部队接受领导检查时,领导突然看见他的脸上竟然有一道4厘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01 14:1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