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首富胡雪岩被慈禧抄家前,12名小妾意外收获500两银子! 1885年,胡家门口的青石板还残留着昨夜油灯照影,那阵越来越远的脚步声消失后,胡雪岩的身影再没浮现楼下。院子里没什么风,却显得空得吓人。 管家福伯捧着12个沉甸甸的银包,手都在抖。他跟着胡雪岩三十年,从杭州城的小钱庄到遍布全国的票号,见过东家一次掷出十万两白银资助左宗棠西征,也见过他在胡庆余堂给穷苦人免费发药,可从没见过东家这样——凌晨三点坐在账房,亲自称银子,每包不多不少正好500两,包银的红绸上,还歪歪扭扭写着“各自安身”。 “给她们吧。”胡雪岩的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他望着窗外,那里曾停满八抬大轿,如今只剩几只麻雀跳来跳去。“告诉她们,别等了,拿着钱,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买块地,嫁个老实人,好好过日子。” 你知道吗?胡雪岩当年娶这些小妾,不全是为了排场。头房姨太是苏州织造的女儿,帮他打通了江南绸缎的销路;三房懂外语,常陪他见洋商;最年轻的十二姨太,父亲是茶农,教会他辨认最上等的祁门红茶。她们住进这深宅大院,有的管账,有的打理生意,更像是他生意上的“合伙人”,只是披着妾室的名分。 胡雪岩自己,本是安徽绩溪的穷小子,13岁来杭州当钱庄学徒,扫地、倒尿壶,样样干过。有次替掌柜收账,路上遇着洪水,他把银子缠在腰上,游了三里地回来,掌柜见他冻得发紫还死死攥着钱袋,才肯教他看账本。26岁那年,他用攒下的200两银子开了家小钱庄,靠着“识人准、敢借钱”,慢慢盘活了生意。 真正让他发家的,是跟左宗棠的交情。1866年,左宗棠要办福州船政局,缺钱缺粮,满朝官员没人敢帮,胡雪岩找上门:“大人要船要炮,雪岩管钱管粮。”他硬是从洋商手里借来1870万两白银,利息高得吓人,有人骂他“发国难财”,他只说“能让船政局开起来,这点骂名算什么”。后来左宗棠西征新疆,军饷跟不上,又是他骑着马跑遍12省,把商号里的银子、绸缎、茶叶全换成粮草,跟着大军送到前线。 可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李鸿章和左宗棠斗得厉害,胡雪岩成了靶子。1883年,洋商联手打压他的生丝生意,朝廷又突然下令“停发商号执照”,各地钱庄挤兑成风。他把家里的金条、珠宝全拿去抵押,还是填不上窟窿。有天夜里,他看着账上的赤字,突然对福伯说:“我这辈子,赚的钱够赈济100次灾,建10座学堂,可到头来,连自己人都护不住。” 给小妾分银子那天,十二姨太哭着不肯走:“东家,我跟您回绩溪种地去,不图富贵。”胡雪岩摆摆手,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块茶农送他的茶饼:“你爹教我的,茶要经得起揉捻才香,人也一样。我这棵树倒了,你们得自己扎根。” 抄家的兵丁进门时,胡雪岩正坐在胡庆余堂的柜台后,给一个老婆婆称药。兵丁掀翻柜台,他没动,只是把药包好递过去:“老人家,这药记得煎三次。”后来有人说,他被抄家时,家里连件像样的金银器都没有,值钱的全拿去填了商号的亏空。 12个小妾里,有8个拿着银子走了,剩下4个在杭州城外租了间小院,开了家小茶馆,卖的正是当年十二姨太父亲传下的祁门红茶。有人问她们恨不恨胡雪岩,她们只说:“东家没让我们跟着倒大霉,还留了条活路,够了。” 胡雪岩死前,福伯问他有什么遗憾。他望着胡庆余堂的牌匾,那上面“戒欺”两个字是他亲手写的。“没什么遗憾,”他笑了笑,“赚过钱,帮过忙,护不住家业,至少护住了该护的人。” 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到最后能给身边人留的,不过是500两银子和一句“各自安身”。有人说他傻,不懂给自己留后路,可那些银子里,藏着他这辈子最看重的东西——不是财富,是“不亏心”。 你说,衡量一个商人的成败,是看他赚了多少银子,还是看他落难时,有没有人念着他的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清朝末期首富胡雪岩被慈禧抄家前,12名小妾意外收获500两银子! 1885年
佳佳怡
2025-08-01 12:36: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