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陕西,一女子买了一个大西瓜,发现吃不完,便把剩下的放进了冰箱,不料,第二天女子吃完西瓜后全身酸痛,后来出现发烧头疼等症状,最终引发颅内感染住进ICU,接下来,医生的一句话让无数人后背发凉。 夏日的热浪让人总想往嘴里塞点冰爽的,陕西的刘女士下班时就拎了个大西瓜回家。 瓜甜水多,可一个人哪吃得完,剩下的半块她随手用保鲜膜一包,塞进了冰箱。 这动作,多少人每天都在做。 第二天,那块带着冰碴儿的西瓜成了刘女士的午餐。 冰凉的甜意在喉咙里散开,可没等她咂摸完那点舒服劲儿,胳膊腿就开始发酸,像是被人揍了一顿似的。 她起初只当是上班累着了,蜷在沙发上想歇会儿,可半小时不到,脑袋像被重锤砸过一样疼,浑身的骨头缝里像烧着小火苗,体温噌地就上去了。 眼前一阵阵发黑,连说话都费劲,家人慌了神,赶紧叫了救护车。 到了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一种爱在低温里活的病菌找上了她,已经伤到了脑子,刘女士直接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抢救的医生忍不住念叨,这病菌就爱在冰箱里 “扎根”,冷藏室那点温度根本冻不死它,反倒能让它慢慢繁殖。 医生还特意提了句,别觉得裹层保鲜膜就万事大吉,那东西挡不住所有细菌,有时候密封太严,潮湿的环境反而会让一些怕氧气的细菌长得更欢。 刘女士这才想起,自己总把吃不完的东西往冰箱里塞,以为放进去就安全了,哪成想这习惯差点要了命。 说起这种细菌,真是冰箱里的 “潜伏者”。 孕妇、老人、小孩还有身子弱的人最容易被它盯上。 孕妇一旦染上,保不住孩子,提前生的风险陡增,严重时能危及性命。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差不多九百个这类病例里,四分之一都和怀孕生产有关,往往是妈妈和宝宝一起遭罪。 国外早就提醒过,能直接吃的东西在冰箱里放超过一个礼拜,染上这细菌的风险会翻着跟头往上涨。 可太多人总觉得冰箱是保险箱,切开的水果、没喝完的牛奶、吃剩的凉菜,一股脑全塞进去,好像低温能把所有危险都冻住。 刘女士躺在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大概也在后悔,怎么就信了这 “神话”。 其实啊,对付这种情况,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少剩。 高温能杀死这种细菌,吃的时候彻底加热到七十度以上才保险。 冰箱也得常打扫,生的熟的分开放,别让好东西在里面变了质。 这边刘女士的事儿还没让人缓过神,银川又出了档子事。 兴庆区的林老爷子家,保姆才刚刚来到这里,对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还不熟悉。 等到做饭的时候,保姆见到冰箱里有茄子,也没有理会新鲜不新鲜,就拿来做饭了,殊不知这茄子已经在冰箱里待了半个月了。 哪成想,饭刚吃完不到十分钟,老爷子和保姆就不对劲了。 头晕恶心,肚子疼得直不起腰,老爷子年纪大,还有心脏病,之前刚做完心脏手术,这会儿竟开始说胡话,出现幻觉了。 保姆更厉害,上吐下泻的,两人赶紧叫了家人,打了 120。 送到医院急诊时,俩人脸色紫得吓人,尤其是嘴唇和指甲盖,血压还一个劲儿往下掉。 医生一看就知道非常危险,等到专家们合力诊断之后,确认罪魁祸首就是亚硝酸盐。 这东西邪乎得很,会让人血液里运氧气的 “小推车” 失灵,让人活活缺氧,严重了能休克、喘不上气,压根没救。 后来,老爷子因为有基础病,家里人要求转去了别的医院。 保姆在这儿洗了胃,打了特效解药,才算缓过劲来,还得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几天。 事后才琢磨过来,问题可能就出在那放了半个月的茄子上,保姆炒菜时找不到盐,用的腌菜粗盐说不定也添了乱。 医生后来说,这种有毒物质不光腌菜里多,新鲜蔬菜放久了也会冒出来。 夏天天热,食物本来就容易坏,做饭最好一顿吃完,别留隔夜的。 冰箱里的菜啊水果啊,放一周就差不多了,别总想着 “省一点”,真吃出毛病来,花的钱、受的罪,可比省那点东西多得多。 一块西瓜,一个茄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可放久了,就成了藏在身边的雷。 这些事说起来偶然,其实藏着必然。 冰箱发明的初衷是延缓食物变坏,不是给食物 “上保险”,可太多人把它当成了 “万能保鲜盒”,总觉得放进去就万事大吉。 这种心态背后,是对食物变质的轻视,也是对健康风险的侥幸。 剩菜剩饭舍不得扔、蔬菜水果放久了懒得清理,这些看似省事儿的习惯,恰恰给危险留了空子。 说到底,入口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提前做好防范 。 吃多少做多少,见了不新鲜的果断舍弃,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实在的保护。
“悲剧还是发生了!”陕西,一女子买了一个大西瓜,发现吃不完,便把剩下的放进了冰箱
星球拾光
2025-07-31 11:36:20
0
阅读:1101
Sulnii·Y
吃剩的瓜果最好别过夜,尤其冰箱不是保险箱,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