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以103岁高龄辞世,不仅留下了闪耀的科学成就,也展现了一段高质量的长寿范本。
很多人都好奇杨振宁的长寿秘诀,这位科学巨匠对自己的长寿之道,确实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有网友总结了杨振宁长寿的五大秘诀,第一个就是,杨振宁拥有幸运的先天优势,他的基因特别好。
杨振宁曾坦言,基因是自己长寿的重要因素。
因为他们杨家都有糖尿病史,他的祖父、父亲和叔叔的离世,多少都和糖尿病有关。由于他的母亲带来了好的基因,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没有糖尿病。
科学界也认同基因对长寿的贡献,有专门研究基因遗传的诺奖朋友告诉杨振宁,他具有长寿遗传基因,是无需质疑的事实。

不过,杨振宁从未将长寿完全归功于基因,在他看来基因只是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除了基因,杨振宁的长寿还得益于他多维度的智慧生活方式。
在杨振宁看来,“书的作用非任何保健品可比”。
他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学问,还能防治疾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
不仅杨振宁,他的妻子翁帆也认为,读书能让人心静,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推崇简单的运动——走路。
适度运动是杨振宁长寿的第三大关键,他以前每天都坚持走一小时,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后,也会拄着拐杖走上十几分钟。
杨振宁最喜欢去大自然中走动,不仅可以晒太阳补钙,还可以吸收负氧离子,他将负离子称为大气的“长寿素”。
为什么杨振宁即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依然能长命百岁,还在于杨振宁坚决反对乱吃药和迷信偏方。
相较于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偏方,杨振宁更加信任科学专业的治疗,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杨振宁之所以长寿的第五条,也是最特别的一条,源于杨振宁经济条件始终很好,就算在抗战八年的特殊时期,虽说没有吃饱,但也没有挨饿过。
个人觉得杨振宁这话很有道理,吃饱吃好,可不光是为了解馋,更是给身体储存“本钱”。
曾有医生科普,人一旦生病,身体没有储备,很可能扛不过去,有点肉肉反而能救命。好好吃饭,健康结实才是真福气!

杨振宁的长寿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先天基因与后天努力的完美结合,他用103年的人生向我们证明:长寿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基因,但可以通过智慧的生活方式,让生命最大限度地绽放光彩。
虽说杨振宁在讲述长寿缘由时没有提及翁帆,但翁帆21年来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很显然功不可没。

自从嫁给杨振宁为妻,54岁的年龄差让翁帆遭遇了洪水猛兽般的诋毁,几乎所有人都认定,28岁翁帆贪图的,是82岁杨振宁的钱财和名望。
实际上,我本人一开始也是无法理解的。
直到写过多篇关于杨振宁和翁帆的文章,看过杨澜对他们的采访,也看过杨振宁的很多演讲,才恍然大悟,翁帆图的到底是什么。
翁帆自身其实也很优秀,否则她也不会在大一时被学校选中,去接待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正是那次的接待,才有了后来的缘分。

在翁帆眼中,杨振宁就像一位高不可攀的“巨人”,她仰慕他、崇拜他,在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后,得到杨振宁的鼓励和追求,她很难不心动。
翁帆在嫁给杨振宁时,浑身上下洋溢的幸福感,包括眼神里看向他的爱意,和无法掩饰的光芒,都说明她是爱他的。
翁帆曾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形容婚后生活,强调杨振宁为她构建的纯净世界,而杨振宁则称翁帆是“上帝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杨振宁和翁帆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结和精神共鸣,才是最好的养生品,两个人相互滋养、相互成就。

整整21年,世人只看到翁帆的付出和牺牲,既是妻子又是秘书与保姆,却忽略了她得到的更多。
她站在他的肩膀上,登得更高看得更远,甚至拿到了清华的建筑博士学位,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当杨振宁离世,翁帆那句“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才会被全网深深理解和感动,也能看出她内心的丰盈、安详与平静。
翁帆对杨振宁的爱超越了世俗和肉体,就像那句,男欢女爱的快感稍纵即逝,灵魂共鸣的欢喜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