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感叹:“如果思想的顶峰是毛主席,那戏剧的顶峰就是样板戏!”这句感叹,如一声洪钟,在文艺史的长廊中回响,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人们对样板戏深入探究的兴致。汪曾祺,其创作生涯与样板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参与改编的《沙家浜》更是成为样板戏中的经典之作,所以他的这一观点,绝非信口开河。 以京剧为例,传统京剧多以历史故事、才子佳人等题材为主,表演风格相对程式化。而样板戏大胆突破传统藩篱,将目光聚焦于近现代革命斗争,把工农兵推上舞台中央。在《红灯记》里,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守护革命火种,与日寇斗智斗勇,这种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故事,为京剧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在音乐创作方面,样板戏巧妙融合了西方交响乐元素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沙家浜》中的交响音乐版本,以西洋乐器的宏大音响,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同时又保留了京剧唱腔的韵味,让观众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 在舞台呈现上,样板戏也别具匠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便是绝佳范例,西方芭蕾舞注重轻盈优雅,以表现爱情等柔美主题居多。但《红色娘子军》却将芭蕾舞的足尖技巧与中国革命故事完美融合,女战士们英姿飒爽的舞姿,刚健有力的动作,既展现了芭蕾舞的独特魅力,又生动诠释了革命女性的坚韧与勇敢,在舞台上塑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英雄群像。 “样板戏”作为中国京剧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继承传统京剧优秀元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就拿时空观来说,“样板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下面咱们就以《杜鹃山》每场开始所表示的时间、地点的舞台提示为例,来深入分析一下“样板戏”在时空观上的继承与创新。 《杜鹃山》这部戏一共分为九场,每一场都有着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设定。第一场叫“长夜待晓”,时间是1928年深夜,地点在湘赣江边的杜鹃山狮子口。舞台上,灯光昏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雷刚刚刚逃出靖卫团的魔爪,他身形矫健,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甘,在舞台上踱步,思考着接下来的行动。他回顾着自己三起三落的失败教训,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 第二场是“春催杜鹃”,时间是翌日清晨,地点换到了三官镇的祠堂前,还有墟场。清晨的阳光洒在舞台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机。雷刚和农民自卫军战士们乔装改扮,他们有的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有的戴着斗笠,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人群中。他们瞅准时机,劫法场并大闹三官镇,合力解救杜鹃山农民自卫军党代表柯湘。 第三场“情深如海”,时间是当天下午,地点在祠堂后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众战士受到后投敌为内奸的温其九的蛊惑,对柯湘发起挑衅。柯湘镇定自若,她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好言相劝,极力维护雇农田大江的利益。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力量,让众人幡然醒悟。 第四场“青竹吐翠”,时间是半个月后的上午,地点是杜鹃山山腰的坪场。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舞台上的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坪场上,众人各司其职,有的磨刀霍霍,有的在搬运物资,积极备战。柯湘通过雷刚、郑老万等人的口中得知温其九与邱长庚的图谋不轨,她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警惕,要求众人提高警惕,严防奸细。 第五场“砥柱中流”,时间是数日后的黄昏,地点在杜鹃山上。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上,给整个场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杜妈妈落入毒蛇胆的魔爪,雷刚思虑不周,一意孤行,莽撞下山,结果落入敌人的圈套。温其九在一旁挑拨离间,推波助澜,企图引起内讧。柯湘言行厉色考问温其九,她目光如炬,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力挽狂澜,抚平众人狂躁的内心,商量计谋营救亲人。 第六场“铁窗训子”,时间是当天夜晚,地点在三官镇余氏宗祠的后院牢房。夜晚,牢房里昏暗潮湿,气氛压抑。面对雷刚的任性莽撞,杜妈妈在铁窗前语重心长地训子。她眼神中既有对儿子的疼爱,又有对儿子的失望,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 第七场“飞渡云堑”,时间是当天夜里,而且还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地点在杜鹃山通往三官镇的深山野岭。舞台上,灯光闪烁,模拟着电闪雷鸣的效果,狂风呼啸的声音从音响中传出,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众战士们在风雨中艰难前行,他们相互扶持,不畏艰险,飞渡云堑营救雷刚与杜妈妈。 第八场“雾岭初晴”,时间是翌日凌晨,地点在杜鹃山上,和第五场的地点相同。经过一夜的战斗,清晨的曙光洒在山上,雾气渐渐散去。温其九得知柯湘下山劫狱,唯恐自己露了马脚,于是私自下令企图混淆众人视听。恰逢柯湘带领众人归来,她目光敏锐,一眼就识破了温其九的阴谋,将其铲除。 第九场“漫卷红旗”,时间是当天早晨,地点在狮子口。舞台上,红旗飘扬,战士们精神抖擞,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柯湘与众战士将毒蛇胆一网打尽,至此,全剧结束。这一场的时间和地点设定,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汪曾祺曾感叹:“如果思想的顶峰是毛主席,那戏剧的顶峰就是样板戏!”这句感叹,如一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28 12:19:18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