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她万人之上,坐拥江山,甚至残忍嗜亲,但是作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也曾有过小女儿情怀。她曾写过一首诗,是给深爱男人的锦书,有理不清的相思。我们在这首诗中看到了她思念成疾、泣如雨下,任谁也不会想到如此情丝细腻的女子,将在多年后即位为王,坐在了大明宫的帝王宝座之上,从此俯瞰天下众生。
武则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个响当当的符号。她是唯一正儿八经当上皇帝的女人,生于624年,死于705年,活了81岁,一辈子跌宕起伏。她14岁进宫,从唐太宗手下的小才人干起,最后硬生生爬到武周皇帝的位子上,中间踩过无数人,也干过无数大事。她的故事,既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铁腕无情的一面,简直像部现实版的宫斗剧加权谋史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她怎么从写情诗的小女子,变成坐拥江山的大女皇。 武则天刚进宫时才14岁,长得漂亮又有才,被唐太宗看中,封了个“才人”,赐号“武媚”。别看这名字挺媚,她在太宗这儿其实没啥大发展。太宗是个硬汉皇帝,喜欢的是那种端庄贤淑型的,武则天这种聪明伶俐但有点锋芒毕露的,反倒不太吃香。她在宫里待了十几年,虽然崭露头角,但始终没混到啥高位。649年,太宗去世,按规矩,她得剃了头发去感业寺当尼姑,日子一下子从锦衣玉食变成清汤寡水,谁看了不得叹口气?
就在感业寺这苦日子没过多久,武则天的命运拐了个大弯。唐高宗李治,也就是太宗的儿子,对她念念不忘。李治年轻时见过武则天,对她的美貌和才华印象深刻。650年,他实在憋不住,把她从寺里接回宫,封了个“昭仪”。这时候的武则天,还写过一首《如意娘》,满纸都是对李治的思念。比如“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这话读着就让人觉得她满心都是李治,思念得睡不着觉,眼泪都湿了衣裳。一个女人,能把感情写得这么细腻,谁能想到她后来的路会那么硬核? 回了宫的武则天,可不是只靠撒娇吃饭的主儿。她脑子活,手腕硬,很快就摸清了宫里的门道。655年,她搞了个大动作,叫“废王立武”。当时李治的皇后是王皇后,还有个宠妃萧淑妃,这俩人都看不上武则天,想把她挤出去。可武则天不光会写诗,还会玩政治。她利用李治对她的感情,加上自己的算计,硬是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拉下马,自己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当上皇后后,武则天的野心开始露头。660年,李治身体不行了,老得风疾,头晕眼花,批不了奏折。她一看机会来了,主动接手政务,帮李治处理国事。那时候,她展现出的能力真不是盖的,批文件干脆利落,决策也很有眼光。674年,她跟李治并称“天皇”“天后”,等于正式跟皇帝平起平坐,朝堂上她的话越来越有分量。683年,李治死了,她当了皇太后,开始临朝称制,也就是替小皇帝管国家。但她哪甘心只当个“代理”?没几年,她就彻底翻身上位。 690年,武则天66岁,直接废了儿子,自己当皇帝,改国号为“武周”,定都洛阳。这在古代可是开天辟地的事儿,一个女人坐上龙椅,底下全是男大臣,谁敢不服?她在位15年,干了不少大事。她减轻赋税,老百姓日子好过点,户口从652年的380万户涨到705年的615万户,增长了62%。她还弄了个殿试,亲自面试人才,科举录取人数翻倍,从年均50人到100人。她也挺信佛,全国寺庙从3000座涨到5000座,文化上也有亮点。
不过,武则天也不是没毛病。她为了稳住权力,用了一帮酷吏,比如来俊臣、周兴这些人,专门搞株连,杀人不眨眼,连无辜的都跑不了。她晚年还宠信张易之、张昌宗这俩兄弟,整天围着她转,朝政有点乱套。705年,她81岁,病得不行了,大臣们趁机逼她退位,把皇位还给了李家。她没多久就去世了,留下的争议至今没停过。 武则天这辈子,到底靠啥成功的?有人说她靠情感,当初要没李治那点情分,她哪能回宫翻身?那首《如意娘》就是她感情牌打得最好的一次。可光靠感情哪够?她后来的路,全是靠脑子和手腕铺出来的。她懂怎么抓住机会,也敢下狠手,连亲儿子都能废,这种魄力一般人真学不来。她用情诗打开了命运的门,又用智慧和手段坐稳了皇位。这过程,既有她的努力,也有时代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