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腹股沟疼痛——内收肌损伤·上篇】腹股沟疼痛是运动人群中的常见问题,其

从蓉看健康 2025-07-28 09:34:29

运动康复 【腹股沟疼痛——内收肌损伤·上篇】腹股沟疼痛是运动人群中的常见问题,其中一大原因便是髋内收肌群出现了损伤,不仅导致腹股沟区域反复疼痛,还会影响我们的运动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内收肌群拉伤的损伤机制和康复思路。

【内收肌解剖位置】

表层肌: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

中层肌:短收肌

深层肌:大收肌

【内收肌的功能】

虽然名为“内收肌”,但它们的功能远不止将大腿拉向中线。

01.冠状面功能

· 内收肌群主要解剖功能

——髋关节内收

——降低对侧骨盆

· 内收肌群的运动功能

——在行走、跑步、侧向移动、夹紧双腿(如骑马、足球侧切)时至关重要(图2)。

02.矢状面功能

· 髋关节伸展时协助屈髋

——位置靠前的内收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能协助屈髋(图3)

· 髋关节大角度屈曲时参与伸髋

——髋关节大角度屈曲时,内收肌参与伸髋

· 髋关节屈曲角度40-70°时主动伸髋

——肌肉长度较长的内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腘绳部分)可以作为主要伸髋肌群。

——在深蹲站起、爬坡、跑步蹬地发力阶段起重要作用

· 内收肌在矢状面上功能的特殊性

由于在矢状面上内收肌群在不同髋关节角度下的特殊解剖功能造成了内收肌更容易在离心收缩时出现拉伤,尤其是长收肌。(图4)

——髋关节大角度屈曲时,内收肌准备进行后伸作用。

——髋关节完全伸展时,内收肌又准备进行屈髋作用。

03.水平面功能

——特定角度下辅助髋关节内旋(图5)

04.协同稳定骨盆和核心

· 单腿支撑时协同臀中肌稳定骨盆

——步行在单腿支撑时:对侧骨盆会因重力的作用自然下沉。

——同侧的内收肌群协同臀中肌平衡收缩,将骨盆拉向股骨来维持平衡稳定。

——协同能力下降造成Trendelenburg步态(图6)

· 与腹肌盆底肌协同稳定核心

内收肌群与盆底肌群同属于深浅线筋膜链(图7),内收肌收缩可以使坐骨外展分离——>帮助盆底肌恢复到合适的长度-张力关系——>盆底肌和腹横肌张力稳定构成核心底盘——>更好地参与腹内压控制

【内收肌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由于内收肌群在人体的三个运动平面都有参与工作,所以在高强度运动中很容易造成肌肉过度拉伸或产生强力收缩。

01 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后伸位时,突然遭受一个强大的内收/内旋力引起损伤。

——足球滑铲时劈叉过度

——体操劈叉失误

——冰球守门员分腿挡球时被强力冲击

02 肌肉收缩状态下遭受一个强大的对抗力

——大力冲刺

——变向急停

——大力踢球

——跳跃落地不稳

这些情况下导致内收肌群承受超过其能力的负荷引起损伤,除此之外直接外力的撞击也会导致损伤,但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

2.慢性劳损性损伤

关键的便是我们的骨盆,骨盆位置问题容易造成内收肌群反复的应力导致肌肉及其肌腱连接处发生微创伤,这些微创伤的累积速度超过了身体的修复能力,造成了腹股沟部位疼痛问题。

01 骨盆前倾时

①代偿骨盆稳定(图8)

骨盆与胸廓的对合良好时,核心肌群(如腹横肌、盆底肌)与内收肌群协同维持躯干稳定。当骨盆前倾时腰椎前凸增大、整体重心前移——>胸廓通过后倾后移的代偿方式去维持躯干稳定——>导致核心肌群松弛而无力——>内收肌群为维持骨盆稳定被迫过度收缩,长期处于短缩紧张状态,易引发肌腱附着点劳损——>长收肌、大收肌起点炎。

尤其在单腿支撑期,内收肌还需要维持骨盆稳定而超负荷代偿收缩而造成劳损。

②代偿髋关节屈曲

长期骨盆前倾时,髋关节处于相对屈曲状态。内收肌群部分肌束处于被过度被拉长,筋膜张力增高神经血管被压迫诱发疼痛。

02 骨盆侧倾时(图9)

低侧:坐骨内收(内收肌被动短缩——>向心收缩代偿)

高侧:坐骨外展(内收肌被拉长——>离心负荷增加)

双侧肌力失衡导致运动中单侧内收肌负荷增加。例如:跑步时单腿支撑,内收肌反复过度拉伸

03 骨盆旋转时

在需要进行躯干大幅度的扭转运动项目中,如果胸廓旋转活动度受限,会引起骨盆、髋关节代偿。在高尔夫挥杆、网球击球动作中,内收肌因持续承受扭转应力而发生疲劳性微撕裂(图10)

今天我们先讲解原理,了解内收肌的功能和损伤原因,下期继续来讲解典型损伤场景案例和康复方法,全面解决腹股沟疼痛问题[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健闻登顶计划 锐博康复

0 阅读:0
从蓉看健康

从蓉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