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决定断掉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这是欧盟自己作死的结果。 7月,卡塔尔能

掘密探索 2025-07-27 17:46:00

卡塔尔决定断掉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这是欧盟自己作死的结果。 7月,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卡比放狠话“要是欧盟不改那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我们可能彻底不给欧盟供液化天然气(LNG)了!” 这话一出来,国际舆论直接“沸”了。毕竟卡塔尔可是欧盟第三大LNG供应商,2025年第一季度就占了欧盟进口量的14%。 要是真断供,欧洲超过四分之一的LNG缺口没人补,美国估计得乐开花,份额可能飙到60%。 这场“断气”风波,表面是环保法规吵架,背后全是能源安全、地缘博弈和钱的事儿。 卡塔尔的火气全冲着欧盟2024年通过的CSDDD指令。这指令要求在欧盟做生意的大企业,必须制定和《巴黎协定》、欧洲气候法对齐的减排计划,不然就罚年营业额的5%。 卡塔尔能源公司直接吐槽“这要求太离谱了!”指令里有一条说,非欧盟企业也得搞“气候中和计划”,但卡塔尔觉得这已经超了《巴黎协定》的目标,甚至“动了其他国家的主权”。 更让卡塔尔头疼的是合规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之一,卡塔尔能源得对全球供应链里的10万家企业查劳动条件,这得花多少钱、多少人?卡比直接算账:“罚款要是按全球年收入5%算,相当于卡塔尔国家收入的5%,这钱是老百姓的,谁愿意白给?” 欧盟现在就像“夹心饼干”,两边受气。一边是CSDDD,这是欧盟“绿色议程”的核心,目标2050年实现大气零排放;另一边是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越来越重。 2021年LNG只占欧盟天然气进口的20%,到2024年直接涨到37%,俄罗斯天然气占比从40%掉到几乎为零。 卡塔尔要是断供,欧洲只能更依赖美国LNG,但美国项目投产慢、成本高,60%的供应全靠它,这不等于把“饭碗”交给别人吗? 更尴尬的是,欧盟之前还计划2028年初彻底不买俄罗斯天然气,现在倒好,可能因为卡塔尔断供,又得重新考虑。 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虽然急着搞核能,但法国好多核反应堆因为缺陷停了,德国更是把大部分核电站都关了,短期内天然气还是“刚需”。 卡塔尔断供,最开心的就是美国。2025年上半年,美国LNG出口量涨了25.4%,新增产能980万吨,成了全球LNG供应的“顶梁柱”。要是卡塔尔退出欧洲市场,美国份额能到60%,直接掌控欧洲LNG定价权。 但美国真能“接住”吗?不一定。美国LNG比卡塔尔贵——卡塔尔气田生产成本才0.3-0.5美元/百万英热,液化成本1.8美元/百万英热,美国项目因为投产慢、基础设施不行,成本更高。 欧洲对美国“用能源绑架欧洲”早有意见。2021年欧洲天然气危机时,美国就被骂“趁火打劫”,现在要是美国一家独大,欧洲估计得花更多钱买气,还没啥议价权。 从欧盟看,CSDDD的初心是好的——想让全球企业减排,符合《巴黎协定》。但问题是,它没考虑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 卡塔尔经济全靠化石燃料出口,你让它“一刀切”转型,就像让渔民别捕鱼去种地,根本不现实。这种“环保霸权”,只会激化矛盾。 从卡塔尔看,断供威胁虽然是“杀手锏”,但也暴露了短板。 卡塔尔LNG出口80%靠亚洲,欧洲只占14%,看似“可替代”,但全球LNG市场正在变——2025-2030年卡塔尔要新增6000万吨产能,要是丢了欧洲市场,新增产能可能“卖不出去”。 更关键的是,断供会毁了卡塔尔“靠谱供应商”的名声,长期看未必划算。 最搞笑的是美国。它一边喊“环保”,一边成了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一边骂卡塔尔“不环保”,一边趁机抢欧洲市场。这种“双标”操作,明显是想通过控制欧洲能源,巩固自己的全球霸权。 这场风波告诉我们:环保和能源安全,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选择。欧盟要是真想推动全球减排,应该通过技术合作、给钱支持等方式帮发展中国家转型,而不是用“罚款”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卡塔尔也得明白,长期靠化石燃料不行,得慢慢布局清洁能源。至于美国,少点“地缘政治算计”,多点“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毕竟,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事,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搞定。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1 阅读:741

评论列表

平平安安

平平安安

2
2025-07-28 02:56

美国不双标,还叫美国吗?

變傑

變傑

2
2025-07-28 11:59

羊大国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