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电影南京照相馆为什么好?视角、故事、角色、思想、解构、立场都好。
开头有个换子弹和换胶卷的平行对比镜头,已然昭示按快门的虚假也是刽子手,每一句“再来一张”都是一条或多条人命,正因为虚假所以他们的信仰很容易崩塌。
最后伊藤拍的底片被烧了,他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后中国人反攻过来,他们就立马没了武士道精神,很透彻的解构了日本人的秉性,表面耀武扬威,内里懦弱无能,所以中国必然胜,他们肯定败。
中国为什么必然胜?因为觉醒后的同仇敌忾。
高叶、刘昊然、王传君他们一开始觉得只要卑躬屈膝,当牛做马就能撑到最后。
虽然他们的自由被限制了,但至少还能活下去,所以他们起初对日本人没那么恨,也谈不上杀死他们,无非就是希望他们赶紧走,不想再伺候了。
他们理解国仇家恨有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导演申奥拍的循序渐进,鞭辟入里,掰开了揉碎了铺在观众面前,银幕内外的人都能看明白何为国仇家恨。
苏柳昌吃了几块饼干就要日军砍头,即使他为日本摄影师工作也难逃一死。
要不是国际友人及时出现,他已成亡魂,但仍挨了差点让他送命的一刀,这让他不再抱有侥幸心理。
林毓秀给日本人唱戏,本以为平安无恙,怎料还是被凌辱,因为拍假亲善的照片,一个小孩哭声不止就被当街摔亖,人如草芥,命似蝼蚁,随意践踏。
他们洗的照片中有他们认识的人。
是弟弟,朋友、亲人、爱人、街坊,几天前还是活生生的人,如今照片成了他们仅存于世的痕迹。
洗了就是罕见,不洗就得身首异处,他们哪有选择,只能苟且偷生,什么是国仇家恨,这就是国仇家恨。
有了国仇家恨要抗日,什么是抗日?不一定在前线打仗。
林毓秀救当兵的,王广海不捡枪,宋存义为保照相馆的人也为替弟弟报仇以命换命,老金的一斧头。
苏柳昌把通行证让出去,把底片藏起来,把日本人的所谓荣誉照片全部烧掉,林毓秀把照片送出去,让全世界看到小日子惨无人道的暴行,这些都是抗日。
为抗日,勇敢站起来,不愿再做奴隶。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是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是为老金拉动的背景墙上的北平故宫、天津劝业场、杭州西湖、上海城隍庙、湖北黄鹤楼、万里长城不再被敌人染指。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让事情回到本来该有的样子。
因为事情不该是看到大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心痛发急,不该是等到中国人都亖光了才开始发急心痛。
事情不该是还没到过鸡鸣寺、秦淮河、中华门、雨花台、挹江门、中山门就亲眼看到它们都被摧毁了。
事情不该是再也见不到电报局的李小姐、柳树巷八号的店家、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宋存义的弟弟。
事情不该是还没吃过天津的麻花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南京盐水鸭、东北地三鲜、火宫殿的臭豆腐就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都没了。
所以背景墙上的最后一幅照片是万里长城,这是《南京照相馆》想要挽回的本来面目,这是《南京照相馆》想要招回来的魂,这是《南京照相馆》想要带回家的东西。
万里长城唤醒了沉睡的雄狮,照相馆中的他们从苟活变成杀敌。
苏柳昌不畏亖,与鬼子搏斗,老金护毓秀和自家老二安全离开,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赶走了侵略者,审判他们的罪行,拍下他们被子弹爆头的一瞬间。
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让中华不会亡。
苏柳昌第一次把通行证让给了老金的老婆和女儿,可小日子的仁义礼智信实为灭绝人性的兽性,让希望顷刻破灭。
当希望再次来临,第二次他把通行证让给了老金、毓秀和老金儿子,最后毓秀和老二活了下来,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带着苏柳昌的脊梁,毓秀的气节,老金的勇敢,少年的年轻,一同铸成的长城让少年中国,有希望。
这是先辈们用命守住的家园,不是虚情假意的朋友之情。
起先日本摄影师伊藤对苏柳昌说:“我们是朋友”,结尾苏柳昌对他说:“我们不是朋友,不是”,这个视角一出就比陆川的《南京南京》高明。
当以侵略者的视角叙事时,必然会带有许多主观情感,表现出一副假仁假义的悔恨情绪和反思战争,但原子弹下无冤魂,跟初生讲什么人性。
他们满嘴仁义道德,说着咱们是朋友,手上的屠刀却从未停止,莫愁湖都被血水染红,他们的仁义礼智信是道貌岸然的皮,每个字都沾满血。
当你尝试跟你的敌人共情时,你的是非观就已经颠覆了。
人民史观错了,再怎么喊主义都是错的,《南京照相馆》既尊重历史又尊重人民。
我们没资格用自己的主观臆想替先辈原谅这些恶鬼,更要时刻警惕那些春秋笔法,岁月史书的阴阳文化人,历史不容篡改,必须铭记。
电影正当夏大v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