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这一仗打的太让印度扎心了,此时莫迪应该才是全世界最尴尬的。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泰国给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通报了战争形式,唯独故意漏过亚洲邻国印度,更加让印度扎心的是巴基斯坦既然也在通报当中。 这场始于2025年5月的领土争端,在7月24日升级为武装冲突,双方动用火箭炮、战机等重型武器,造成数十人伤亡。泰国军方在7月26日向全球26个国家通报局势时,特意跳过了印度,却将长期与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列入通报名单,这一操作直接刺痛了印度的外交神经。 此次冲突的核心是柏威夏寺周边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这座建于11世纪的古寺,自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裁定归属柬埔寨后,始终是两国摩擦的焦点。 2025年7月24日,柬埔寨奥多棉吉省边境地区遭泰国F-16战机空袭,泰国军方称柬方率先开火并埋设地雷,导致多名平民伤亡。 为争取国际支持,泰国陆军情报局向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6国发函,指控柬埔寨“侵犯主权”,却唯独漏掉了地理位置相近的印度。 这种“选择性通报”背后,暗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泰国与巴基斯坦近年来在军事领域互动频繁,巴基斯坦向泰国出口“枭龙”战斗机,并协助其提升防空能力。 反观印度,尽管长期推行“东向行动”政策,试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但在2025年7月对泰国连铸铜线材征收反补贴税,导致两国经济合作出现裂痕。泰国此举,无疑是对印度经济施压的一种回应。 印度的尴尬不仅源于被泰国“边缘化”,更在于巴基斯坦的“存在感”凸显,巴基斯坦不仅被泰国列入通报名单,还在冲突期间与泰国进行军事技术交流,这种互动让印度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双重竞争中陷入被动。 印度长期视巴基斯坦为主要对手,而泰国的选择无异于在印巴博弈中“站队”巴基斯坦,这对印度的地区影响力构成直接挑战。 印度在东南亚的“东向行动”政策正遭遇现实考验,尽管印度与东盟在2024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但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此次冲突中的行为表明,印度在该地区的话语权仍不及中国、美国等大国。 中国与泰国的关系则持续升温,2025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时,双方明确表示要深化各领域合作,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相比之下,印度的外交努力显得成效有限。 面对这一局面,印度政府尚未做出公开回应,但舆论压力已扑面而来,印度媒体纷纷质疑莫迪政府的外交策略,认为泰国的“选择性通报”是对印度地区影响力的轻视。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需要重新审视,尤其是在经济合作与军事外交的平衡上。 对于莫迪而言,如何化解这一尴尬局面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印度需要修复与泰国的关系,通过高层对话缓解经济摩擦;另一方面,需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的互动,避免在地区事务中被进一步边缘化。 此外,印度还需警惕巴基斯坦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张,防止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形成对印度的包围。 这场冲突暴露了印度在东南亚外交中的脆弱性。 莫迪政府不仅要应对国内经济压力,还需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重新定位印度的角色。泰国与柬埔寨的冲突,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在大国竞争与地区事务中找到平衡点,将是印度未来外交的关键课题。
大家不要轻视印度了,印度还是有高人的。印度深知西里古走廊“鸡脖子”容易被掐断,
【57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