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上甘岭上,几个志愿军战士饿得眼冒金星,但是他们看着眼前的一个大苹果,谁也

吴仁韵说 2025-07-26 17:31:15

抗美援朝上甘岭上,几个志愿军战士饿得眼冒金星,但是他们看着眼前的一个大苹果,谁也不肯吃,秦基伟下令:送些大萝卜。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的坑道里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运输员小王摸着黑爬进坑道,身上背着的不是弹药,而是几个从山下捡来的土萝卜。

这已经是断水断粮的第六天,坑道里的八名战士靠舔岩壁上的水珠维持生命,有人开始出现脱水症状。连长张计法看着这些萝卜,知道这可能是最后的补给了。

就在清点物资时,小王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这是他在半路捡到的,本想自己吃掉,但想到坑道里的战友们,还是带了过来,张计法接过苹果,感受到久违的水分和甜味。

按照常理八个人分一个苹果,每人只能吃到薄薄一片,但张计法做了个决定:让苹果在每个人手里转一圈,谁都可以咬一口,但不能咬太大。

第一个战士接过苹果,在上面轻轻咬了一小口,苹果汁顺着嘴角流下,他赶紧用舌头舔干净,然后把苹果传给下一个人,每个人都只敢咬很小的一口,生怕多吃了对不起战友。

当苹果传完一圈回到张计法手里时,竟然还剩下三分之二,没有人要求再来一口,每个人都觉得已经很满足了,这个苹果最终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留作最后的应急食品。

上甘岭的坑道战之所以能坚持43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志愿军的补给创新,传统的白天运输损失太大,部队改为夜间运输,利用夜色掩护减少伤亡。

运输路线也进行了巧妙设计,从后方到前沿分为三段:安全区用汽车运输,危险区改用人力接力,最后一段则采用爬行前进,这种分段式运输大大提高了补给效率。

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工兵们想出了收集雨水的办法,他们在坑道口铺设防水布,将雨水引流到容器中,每次下雨都是战士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意味着又有淡水可以喝了。

坑道工事的构建也体现了志愿军的智慧,主坑道深入山体15米以上,能抵御美军的重型炮弹直接命中,侧面挖掘多条支坑道,形成蜘蛛网式的防御体系。

美军使用的火焰喷射器曾一度威胁到坑道安全,志愿军工兵迅速改进设计,在坑道入口增设多道弯折,让火焰无法直接喷入深处,同时在关键位置设置石门,可以随时封闭通道。

最让美军头疼的是志愿军的“假死战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后,以为志愿军已经撤退,实际上战士们躲在深层坑道里休息,夜幕降临后,志愿军突然从地下冒出来夺回阵地。

这种昼伏夜出的作战方式让美军防不胜防,他们不得不在已占领的阵地上留守大量兵力,严重分散了攻击力量,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后来承认,志愿军的坑道战术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补给线的维护同样充满智慧,志愿军在关键路段修建了多条平行道路,一条被炸毁立即启用备用路线,在山坡上挖掘隐蔽的储藏洞,提前储备必需品,减少长途运输的风险。

炊事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发明了“干粮球”,将炒面、咸菜、盐巴混合压制成球状,便于携带和保存,这种食品能在坑道里保存一周不变质,成为战士们的主要口粮。

医疗救护采用了就地治疗和后送结合的方式,轻伤员在坑道里就地包扎,重伤员等待夜间转移,卫生员们学会了在黑暗中进行简单手术,拯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通信联络也有独特的方法,除了电话线,志愿军还建立了人工传令系统,各个坑道之间派遣传令兵,即使通信设备被炸毁,指挥系统仍能正常运转。

43天的坑道坚守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进程,美军消耗了巨量弹药却无法拿下这两个高地,最终不得不重新考虑战争策略,而志愿军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展现了灵活机动的战术优势。

0 阅读:18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