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一生中共育有十四子,其中长子为刘荣。尽管刘荣作为长子,但由于其母亲栗姬仅是妃子,而非皇后,他的身份属庶子。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下,庶子的社会地位远低于嫡子(即正室所生的儿子)。即便嫡子的年纪不如庶子,仍然拥有继承权优先的地位。然而,刘荣因为景帝刘启当时并没有嫡子,反而拥有了继承帝位的绝对优势。
景帝刘启成为太子时,娶了薄太后家族的女子为妻。继位后,薄氏自然而然成了皇后。但薄皇后未能生育子嗣,这使她在刘启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遭遇冷落。公元前153年,即刘启登基后的第四年,年仅17岁的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史书上称其为“栗太子”。根据当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法则,刘荣继承了太子之位。此时,刘荣的母亲栗姬依然只是妃子,并未因此而获得显赫地位。
景帝在安排太子事务时,特意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刘荣。窦婴作为当时的名将,身为三军总司令,其地位无可小觑,可见景帝对太子的培养极为重视。
随着刘荣成为太子,栗姬也获得了更多关注,甚至连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也开始频繁探访栗姬。原来,刘嫖的女儿陈阿娇,正是“金屋藏娇”这一成语的主人公,刘嫖希望女儿能成为皇后。为此,她开始对刘荣展开接触,暗中谋划让阿娇成为太子的妻子。
然而,栗姬并未按刘嫖的意愿行事。长公主刘嫖经常从娘家为景帝送来美女,以期让景帝多宠幸一些其他妃子。这种行为让栗姬在后宫的地位逐渐下滑,且她情感上也感到日渐孤独。更让栗姬不满的是,刘嫖送来的美人虽然资历较浅,但却被景帝宠爱有加,甚至超过了栗姬。栗姬对刘嫖的怨恨情绪日益加深,这也成为她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感表现。
作为长公主,刘嫖并非容易放弃的人,她开始采取报复措施。她向景帝刘启举报栗姬品行不端,声称她私下与其他妃子聚会时会发泄不满,甚至进行诅咒。更严重的是,刘嫖指控栗姬利用某些迷信手段,意图危害他人。刘启相信了姐姐的说辞,却未进行深入调查,这或许与栗姬平日里表现出的情绪波动有关。
渐渐地,刘启对栗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一次他生病时,刘启向栗姬托付照顾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太子刘荣。尽管如此,栗姬在此时却没有给出任何安慰的话语,反而将自己的愤懑情绪发泄出来,甚至有传言称她骂刘启为“老狗”。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刘启,使他更加对栗姬产生了怀疑。
随着情感的疏远,刘嫖开始将目光转向刘启的另一位妃子——王娡。她很快与王娡结成了同盟,并力图将王娡推上皇后的位置。王娡见机行事,积极响应刘嫖的建议,并开始夸赞王娡的优点,逐步改变景帝对两位妃子的印象。
公元前151年,薄太皇太后去世,薄皇后失去了依托。薄皇后的去世让刘启不得不考虑新的皇后人选。此时,他内心倾向于王娡,却仍然有所犹豫。王娡见此机会不容错过,秘密找来大行官,提出让栗姬继位为皇后的建议。这个建议虽然符合礼仪规定,却也让刘启感到极为不满,他愤怒地责问大行官,认为其意见不可接受。结果,大行官被处以死刑,而王娡的策划也获得了成功。
随后,景帝刘启决定废除太子刘荣,任命他为临江王。这个决定遭遇了极大的反对,但刘启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太子太傅窦婴等人极力反对,但最终未能阻止刘荣被废除。景帝的决定对栗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她对失去儿子的太子身份极为愤懑,情绪极度低落。
刘荣被废除后,便开始大规模扩建自己的宫殿。尽管他仍拥有临江王的头衔,但他并不甘心过平凡的生活。在扩建过程中,刘荣意外地圈占了一段供奉文帝刘恒宗庙前的围墙,这使他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刘启因这件事极为愤怒,决定让刘荣前往长安接受审讯。刘荣在途中不幸遇到车祸,民众普遍感到这是一种不吉的预兆。刘荣到达长安后,未能与父亲见面,直接被关进了中尉府。
在郅都的严酷审讯下,刘荣不堪忍受压力,最终选择自杀。刘荣的死震惊了整个宫廷,栗姬的去世也未能改变他的命运。刘荣死后,墓地上曾有无数燕子飞落,这一情景让人倍感悲伤。
景帝刘启得知刘荣死讯后,十分痛心。他不仅严惩了郅都,还下令彻查栗姬家族,最后将栗姬的兄弟们一网打尽。郅都因其冷酷无情,最终被刘启和太后的审判所惩罚。
刘荣的悲剧结束后,刘启继续在后宫中权谋斗争,而这一切的背后,既有家族的恩怨,也有政治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