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夏,毛主席乘专列去了杭州。不久,陈励耘赶来向毛主席汇报浙江的工作情况。

鉴史忆往呀 2025-07-26 14:15:59

1970年夏,毛主席乘专列去了杭州。不久,陈励耘赶来向毛主席汇报浙江的工作情况。听着听着,毛主席突然发问:“宋保罗的情况怎么样?他到哪里去了?”

1970年的夏天,毛泽东主席乘坐专列抵达杭州。

没过多久,负责当地事务的陈励耘前来汇报浙江的情况。

汇报进行中,毛主席忽然问起一个人,他问陈励耘:“宋保罗的情况怎么样?他到哪里去了?”

毛主席提到的宋保罗,是杭州城里一位顶有名的京剧演员,在江南一带,他的名气和功夫跟京剧大师盖叫天不相上下。

两人之间的情谊,很深。1958年到1963年这段时间,宋保罗前前后后为毛主席演了四十多场戏。

他最拿手的是那种悲凉哀婉、能把人唱得心里发酸的唱腔,毛主席特别欣赏他这种独特风格。

这让宋保罗自己都没想到,新中国的领袖竟然成了他戏曲舞台下的一位真正知音。

宋保罗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他除了唱戏,还下苦功夫练过书法和画画,得到过不少名画家的指点。

这就让他练出了一手绝活儿——一边唱戏,一边还能提笔作画。这个本事,主要用在他的看家戏《朱耷卖画》里。

1962年冬天,毛主席又到了杭州西湖边上。

正好赶上他七十岁生日那天,主席心情很好,专门邀请宋保罗来为他清唱演出《朱耷卖画》。

演这出戏,光会唱可不行,得手上真有功夫,能在唱念做打的同时把画给画出来。

那天毛主席坐在沙发里,抽着烟,手指轻轻合着拍子。

当宋保罗演到要当场展示“唱画”这个关节时,毛主席忍不住站了起来,轻手轻脚走到宋保罗身边,就想看看他手里这笔墨到底能变出啥来。

前后不到十分钟,一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就立在了青色石头上,活灵活现。

毛主席看得直点头,用他那浓浓的湖南口音说:“画得真好!你这可以题上‘一唱雄鸡天下白’嘛!”

宋保罗听了,又在画上头用小字工工整整写了“敬献给毛主席”六个字。

毛主席很高兴,对宋保罗说:“谢谢你的画,我会一直好好保存的。”这幅画后来被带回北京,真的一直珍藏在中南海里头。

后来宋保罗回忆这天的场景时说,他正专心画公鸡身体时,一不留神胳膊肘碰到了身后的人,这才反应过来是毛主席正背着手,在背后仔细地看他的画稿。

这下他心里又激动又紧张,手底下的画笔挥洒得更利索了,原本要唱好几句戏文才能画完的公鸡,那次只唱了四句就画成了,赶着趟儿似的。

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宋保罗这手“唱画”的绝艺该更上层楼的时候,遇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他也因此被关进了所谓的“牛棚”,日子不好过。

所以1970年夏天,毛主席到了杭州,见到陈励耘就忍不住问起宋保罗的下落。

陈励耘起初还想打马虎眼,故意说听不懂主席问的是谁。

毛主席盯着他,一字一句说得更清楚:“听不懂?就是那个唱老生、会画大公鸡的宋保罗。”

陈励耘看躲不过去,只好说宋保罗有些“历史问题”,主要是过去给大汉奸周佛海刻过印章,还给蒋介石演过戏,不光握了手,还一起合过影。

毛主席当时就不爱听这些,他指出宋保罗十五岁那会儿因为嗓子倒仓唱不了戏,才跑去学刻印挣钱糊口的,成了那行的专家。

他一个靠手艺吃饭的小老百姓,有生意上门,能不做吗?至于给蒋介石唱戏那事,是在1945年所谓的“双十节”,蒋介石从重庆回到南京,临时派人把宋保罗叫去总统府演戏。

演完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主动跟宋保罗握手合影,人在屋檐下,蒋让他唱,他敢不唱?

就这样,毛主席亲自过问以后,宋保罗总算结束了在牛棚里整整三年的苦难。

水过三秋,物是人非,宋保罗晚年的生活回归平静。

离开舞台后,他把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传承上,悉心指导年轻后辈。他的儿子宋锋,作为浙江京剧界的骨干,一直致力于传播宋派艺术。

2019年,浙江传统戏剧领域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就是宋锋正式收徒,将家传的绝艺郑重托付给了新一代年轻人。

这些后起之秀如今活跃在浙江地方戏曲的舞台上,不仅经常演出宋保罗当年的拿手剧目,像《朱耷卖画》这样的,更难得的是,他们仍在努力继承和展现“唱画结合”这门独特的表演技艺。

这算是宋氏梨园香火的一种延续。

宋保罗那份将戏曲与书画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伴随着艺术家们每一次挥毫落笔、每一次宛转开腔,在今天的舞台上持续发酵,留下了无法被岁月轻易抹去的痕迹。

老话说,艺高不压身,这份从特殊年代延续下来的情谊与绝活,依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