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妥协了?
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日本接受15%税率,开放汽车、大米市场!
昨天还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今天就全面松动了。
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在美国安抚好关键经济体之后,凭借安全、能源和市场优势,美国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经济体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靠规模压过来是迟早的事。
以后这种贸易协定的出现几乎成了常态。
不过,主要经济体都和美国签下协议后,美国减少的逆差,未来会转嫁到谁身上,这就难说了。
其实日本会选择让步背后是有原因的,首相石破茂领导下的日本政府,刚经历过参议院选举的挫败,原本支持率就不太高。
党内的分歧也没停止,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只能拿贸易谈判来转移注意力。
美国趁机发力,利用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全面施压,面对内部问题和外部压力,石破茂政府最终还是低头了。
协议的具体内容也公布了,美国把对日本商品原计划25%的关税降到了15%,尤其是对汽车加征的新关税直接降到15%。
反过来,日本也“给面子”,在汽车和大米领域都向美国市场敞开了大门,大米配额制度下,日本要进一步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比例。
再加上对美国数字产品不征收本地化税,这些都让美国获得了好处。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日本承诺在未来几年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涉及范围广,包括半导体、造船、钢铁、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中,阿拉斯加LNG合作项目是新增长点,特朗普拍胸脯说美国可以拿到90%的利润,但日本财务省却很冷静,表示这些收益都得按合同来算。
协议一生效,美国立刻得到了好处,美国农产品进入日本更加顺畅,大米、牛肉、猪肉等关税都降到CPTPP的标准线以下,九成以上的美国产品都能免税或者享受优惠。
美国农业、制造业两头都受益,推高了就业数量,美方资本市场得到提振,美元表现更强势,整体风险情绪下降,美方经济信心明显增强。
而日本这边,受影响最大的是产业,先说汽车行业,虽然关税比之前低了,但15%的税率还是高于欧盟那边的5%。
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虽然短期内股价上涨,但从长远看,竞争压力并没有消失。
农业方面也危险,美国产的廉价大米大量涌入,日本农民利润肯定受冲击,企业压力大增,政府承诺保护农业,能不能实现很难说。
而且,协议后日元对美元继续走弱,已经跌到148.5,虽然货币贬值短期帮了出口,但日本的输入性通胀早就拉响了警报,这下物价压力更大了。
不只是企业,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开始吃力。
这份新协议,其实影响远不止美日两国,日本这次退让,本质上是为欧盟、东南亚这些经济体树立了一个新榜样。
美国未来在压这些经济体时,筹码、手段基本都能用上,美盟友为了保住美国市场肯定还得继续让步,全球贸易格局,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偏向美国市场。
说到底,这种协议对美日都不是终点,未来是不是还有新一轮的谈判和拉锯,谁也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