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即将全面兵变,进军基辅?”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4日,乌克兰国

雨雨阿 2025-07-25 15:24:27

“乌克兰即将全面兵变,进军基辅?”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4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瓦西里·马柳克中将发出严重警告,乌克兰调查局对乌克兰国民卫队展开的拘捕,对乌克兰前线官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至少6名乌克兰国民卫队的后勤军官被查、被抓,包括乌克兰国民卫队副司令,今年5月有6名乌克兰国民卫队后勤部门军官被撤职搜查,其中包括了后勤部门主管兼乌克兰国民卫队副司令亚历山大·比卢斯准将。

在乌克兰,一场危机的伏笔早已埋下,而引爆它的却是一句来自国安局长马柳克的公开质疑,当地时间2025年7月24日,这位中将罕见地向本国调查局发难“你们凭什么凭一个搜查令,就把国民卫队副司令、前线将军亚历山大·比卢斯抓走?”

这句质疑与其说是为了救人,不如说是把乌克兰最高层与核心军事力量的矛盾直接摆在了明面上,话音刚落,一场针对国民卫队的“整顿”已然失控,这支多达20万、混编了大量外国雇佣兵和本国精锐的部队,瞬间军心动摇。

有消息透露,至少一半官兵公开表达不满,部分人甚至表示要扔掉武器,当保卫国家的枪口开始犹豫是否要转向首都基辅,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乌克兰还能撑多久?

导火索就是对比卢斯准将的“斩首”行动,他不仅是国民卫队副司令,更是负责后勤的“关键人物”,在前线被视为战争英雄,谁知一夜之间,他和另外四名后勤部高官同时被停职。

消息传到前线,一些士兵当场就放下了武器,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次整顿直接切断了乌军的补给命脉。

这幕场景并不陌生,早在2023年,泽连斯基就解除了时任国民卫队副司令久巴的职务,理由同样是后勤腐败,那次事件导致哈尔科夫前线五个旅的冬装晚了整整两个月,士兵们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里只能用报纸裹脚。

不过这次的规模和性质都远超以往。

被查的军官数量翻了一倍,涉案金额更是高达27亿美元,其中一笔今年5月价值12亿的军购合同,至今物资仍不见踪影。

腐败的根子早已和寡头政治盘根错节,比卢斯准将的弟弟,恰好是乌克兰最大军工企业的股东之一,而这家企业卖给军队的无人机,战场故障率高达30%。

讽刺的是另一位5月被撤职的后勤主管,被查出与泽连斯基的竞选团队有资金往来,他经手的军购合同里,至少四成物资最终流入了私人武装的仓库。

内忧之上,还有外患。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承诺的120亿美元军援只到位了35%。

欧盟虽想补上缺口,可波兰等国因为粮食争端,冻结了40亿欧元的援助。

乌克兰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财政赤字高达350亿美元,外国援助最多覆盖一半,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基辅连士兵的月薪都发不齐,第72机械化旅的士兵透露,他们已经三个月没领到工资,只能靠在黑市卖子弹换面包。

历史的教训总是惊人地相似,1917年沙俄军队的崩溃,正是源于内部腐败和士气瓦解,有军事观察员指出,乌克兰现在比2014年时更危险,因为那时的士兵还相信自己在为国而战,而现在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谁卖命。

于是积压的不满和绝望,开始演变为公开的违抗命令,第95空突旅的部分士兵,直接在社交媒体上传了“放下武器”的照片。

在扎波罗热前线,第47机械化旅爆发集体违抗命令,士兵们拒绝执行反攻命令,理由是“不想再为腐败分子送死”。

今年3月库尔斯克前线的溃败,就是后勤崩溃的直接后果,一万多名精锐士兵被困,撤退时徒步穿越20公里雷区,沿途丢弃的装备足以武装一个整编师。

“进军基辅”的呼声,也从退役老兵的牢骚变成了现役士兵的选择,哈尔科夫的补给站被愤怒的士兵洗劫,敖德萨的军火库发生神秘爆炸,就连第聂伯河上的运输船也频繁“意外沉没”,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让内战的风险近在眼前。

尽管乌克兰内政部长克利缅科正四处奔走,试图安抚军心,但谁都明白,前线或许还能顶住俄军的炮火,可一旦作为预备队和督战队的国民卫队哗变,整个乌克兰的军事体系将瞬间崩塌。

在这样的绝境下,人们不禁要问,国民卫队里,是否会出现一个像普里戈津那样的人物,带领部队调头冲向基辅,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0 阅读:0
雨雨阿

雨雨阿

雨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