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萧劲光正在批阅文件时,突然得知当年救他一命的恩人尚在人世,他当即抓起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5 07:27:14

1973年,萧劲光正在批阅文件时,突然得知当年救他一命的恩人尚在人世,他当即抓起电话,拨通了江西省委的专线,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位同志,你们务必妥善照顾!" 【消息源自:《萧劲光回忆录:我与陈兴发的四十年生死情》1982年内部刊印;《鹰潭市志·人物卷》1999年版;中央档案馆藏1973年海军司令部往来电文】 1973年冬天,北京海军大院里的梧桐树掉光了叶子。萧劲光将军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里捏着份刚送来的江西干部名册,食指突然停在某个名字上——陈兴发,鹰潭供销社主任。他的手指微微发抖,茶水泼在呢子军裤上都没察觉。"快!给江西省委打电话!"警卫员从没见过司令员这么失态。 四十年前那个雨夜又浮现在眼前。1933年的黎川前线,时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的萧劲光正面临人生最危险的时刻。国民党五个师压过来,他建议部队暂时撤退保存实力,却被"左"倾领导拍着桌子骂"怕死鬼"。那天晚上,他蹲在战壕里写检查,突然听见暗号声——三长两短的布谷鸟叫。 "萧参谋长!"浑身湿透的陈兴发从雨幕里钻出来,这个方志敏手下的特务连长像只泥猴,从贴胸口袋掏出油纸包着的密信:"毛委员说,留得青山在!"萧劲光后来才知道,陈兴发带着这封信穿越了三道封锁线,有次差点被巡逻队发现,他把信塞进嘴里准备吞下去。 但命运总爱开玩笑。第二年长征路上,萧劲光听说陈兴发在赣南牺牲了。他朝着南方敬了个军礼,兜里还揣着准备还给对方的半块银元。谁能想到,这个"烈士"其实被老乡救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稻草堆里,后脑勺的枪伤结了痂,却把记忆撕开个口子——他花了半年才想起自己是谁。 供销社的老职工还记得,他们的陈主任总爱念叨"物资就是弹药"。1952年省里要调他去当商业厅长,这个瘸着腿的老红军直摆手:"我字都认不全,别耽误革命工作。"他办公室抽屉里锁着本《红军日记》,有页写着1933年9月24日:"今日送达密信,萧参谋长安危系于此。" 1977年秋天的北京,两个老头在毛主席纪念堂哭得像孩子。陈兴发摸着花岗岩墙壁喃喃自语:"当年要是没把信送到......"萧劲光突然抓住他树皮似的手:"老陈啊,你这辈子救过我两次。第一次让我活下来,第二次让我活得有滋味。"站在旁边的粟裕将军突然插话:"你们听听,老萧这话说得,把我珍藏的茅台都骗出来了!" 那天家宴上,萧劲光给陈兴发夹了块红烧肉:"记得在瑞金你说最爱吃这个。"陈兴发咧着没牙的嘴笑:"现在牙口不行啦,得炖烂些。"酒过三巡,服务员看见海军司令蹲在地上,正给那个穿旧中山装的老头系鞋带。 1980年春天,萧劲光接到江西的电话时正在开会。他对着话筒连说三声"知道了",转身对秘书说:"把我那件呢子大衣找出来。"大衣兜里还揣着半块银元,但这次,再没人能和他分着用了。追悼会上,他盯着"青山埋忠骨"的挽联看了很久,突然对身边人说:"其实老陈最像井冈山的毛竹,看着普通,飓风都刮不倒。" 直到晚年,萧劲光书房的玻璃板下还压着张供销社的调货单——1974年陈兴发亲自批的条子,给海军子弟学校调拨了五吨取暖煤。单据角落有行小字:"给娃娃们,别冻着。"

0 阅读:295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