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后,她的秘书赵炜向中央提出了四个要求。然而,中央回应称:“即便我们同意,人民也不会同意!”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她的离去让无数人悲痛不已。邓颖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与周恩来总理携手走过风雨岁月,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 她的秘书赵炜,多年来在其身边工作,深知邓颖超的为人与遗愿,在邓颖超去世后,赵炜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中央提出了四个饱含特殊意义的要求。 赵炜提出,西花厅是否需要设置灵堂,以供人们缅怀吊唁邓颖超。西花厅承载着周恩来与邓颖超多年的回忆,对于许多民众而言,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大家渴望在此寄托对邓颖超的哀思。 其次,工作人员是否需要守灵,赵炜认为工作人员与邓颖超相处多年,感情深厚,守灵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再者,赵炜提议在驻日本使馆设立灵堂。邓颖超在外交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与许多国际友人建立了真挚情谊,在日本也有众多敬重她的朋友,设立灵堂便于日本友人吊唁。 最后,赵炜希望对于来京吊唁的日本朋友,由对外友协负责接待事宜,以恰当的方式安排相关活动。 然而,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回应:“即便我们同意,人民也不会同意!”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缘由。 邓颖超生前就曾多次强调,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切要从简。 她留下遗嘱,明确表示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不保留要撒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所住房舍以及和周恩来共有的财产物品全部充公。 她一生都在践行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的遗嘱也体现了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中央明白,人民对邓颖超怀着无比的崇敬与爱戴之情。邓颖超为中国革命和改革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她始终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人民难以割舍对她的思念,希望能够以更隆重的方式送别她。 如果完全按照赵炜提出的要求来办,确实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 最终,中央决定在西花厅设立灵堂,接受群众吊唁;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让工作人员和亲属得以守灵,寄托哀思。 邓颖超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的高尚品格和伟大贡献也会被世人永远铭记。
[微风]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后,她的秘书赵炜向中央提出了四个要求。然
史迹萌报屋
2025-07-25 00:22:22
0
阅读:438
风轻云净
老一辈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