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刚拿到手,美国就飘了?试图推翻协议框架,中方已备好万全之策。 据媒体报道,当2025年6月的海关数据出炉,全球市场都清晰地听到了一个信号,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如同坐了火箭,从5月的数据猛蹿至惊人的7倍以上,总量达到352.8吨。 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毫不掩饰地指出,这个飙升的数据背后,是中美贸易协议框架下,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所需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快速重启。 中国在稀土领域无可撼动的供应主导地位,在此刻成为谈判桌上最具分量的筹码之一。然而,协议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美国的姿态就开始微妙地“飘”了起来。 这边中国对美关键矿产出口刚刚呈现积极复苏态势,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在接受CNBC采访时,轻描淡写地将话头引向了一个看似与核心贸易谈判无关的领域。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幸的是,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因此,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 其逻辑链条令人错愕,仅仅因为贸易谈判进展顺利、形势良好,美方就认为有资格、有必要额外开辟谈判议题,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能源贸易纳入中美双边贸易谈判框架。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节外生枝,意图强行将地缘政治泥潭与好不容易取得进展的核心经贸议题捆绑。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特朗普总统已经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最后通牒,限令50天内达成俄乌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美国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关税的惩罚。 更具挑衅性的是,美方还威胁要对那些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同样严苛的所谓次级关税。 贝森特的跟进言论,实质上是将这一极具单边主义色彩的、试图将美俄矛盾外溢殃及他国的威胁,包装成可以摆上中美谈判桌的筹码。 可以看出,其核心意图,就是试图利用高压手段,迫使中国在能源进口问题上向美方妥协,将本属正常国际贸易的行为政治化、武器化。 就在今年6月下旬,美国与以色列联手对伊朗目标进行了猛烈空袭,地区紧张局势陡然升级。 然而,空袭硝烟未散,特朗普本人却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了一个与其政府长期制裁伊朗政策完全相悖的言论: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希望未来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多,要是能促成这事儿的话,那将是我的荣幸。 这番突如其来的善意让外界大跌眼镜,也急坏了白宫官员。 路透社报道称,有白宫高级官员不得不匆忙出面灭火,试图解释称特朗普的本意是指伊朗之所以没有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顾虑到其主要石油买家中国的利益。 然而,这种牵强的擦屁股行为,很快被特朗普本人亲自打脸。因为仅仅过了一天之后,在北约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再次明确表态:我不会阻止中国购买伊朗的石油。 这一次,彻底撇开了所谓的霍尔木兹海峡理由,将其真实意图暴露无遗,利用伊朗、俄罗斯的石油问题作为诱饵或施压工具,核心目标是诱使或逼迫中国增加购买美国石油,为其国内强大的石油利益集团输送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种前后矛盾、朝令夕改的操作,充分暴露了其策略的投机性和对国际规则与双边协议框架的轻视。 而特朗普团队在贸易谈判中无中生有地制造俄罗斯、伊朗石油采购这张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中美贸易博弈中凭空增加筹码,伺机提高要价,将原本聚焦关税、贸易平衡的谈判搅浑水。 但面对美方在关键矿产供应刚有起色后就急不可耐地节外生枝、试图推翻既定协议框架的举动,中方的回应清晰、坚定且富有战略定力。 中国外交部的立场是一贯而明确的,针对美方对所谓二级制裁的威胁,发言人林剑早已严正声明: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美方妄图干涉中国与伊朗正常的能源贸易,发言人毛宁同样掷地有声地强调: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应停止干扰破坏中伊正常商贸合作。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种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和国家尊严的态度,是中国应对外部无理施压的基石。 要知道,中国手中同样紧握着稀土这张全球绿色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王牌。而在原则问题上,中方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清晰的底线思维,本身就是万全之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激增!“中国对美出口增长660%”—— 环球时报2025-07-21 朱克奇:中美谈判在即,美方若节外生枝,恐怕打错了算盘!—— 直新闻2025-07-22 美国财政部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观察者网2025-07-22
以色列又要动手,中俄伊连夜开会,打还是不打?中方态度非常明确如果有必要,我们还
【8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