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太后面色严肃地问道:“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万历一时慌张脱口而出:“彼都人(宫女)子也。” 太后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他说:“尔亦都人子!”万历顿时“伏地不敢起”。 朱翊钧作为明神宗,从小在裕王府长大,父亲是穆宗,母亲李贵妃出身低微。他六岁立为太子,十岁登基,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帝。早年靠张居正辅佐,推行一条鞭法,经济一度繁荣,江南丝织和瓷器业发达。但他娶王皇后无子,宠爱郑贵妃,生下朱常洵后,偏心严重,拖延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长达十五年,引发国本之争。 朝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朱常洛,一派暗中帮郑贵妃。他推行矿税,派宦官搜刮,百姓负担重,各地抗税不断。他与母亲李太后关系复杂,早年听从她摄政,晚年冲突增多。李太后原是裕王府侍女,生下朱翊钧后晋升,支持改革,信佛教,大建寺庙。她性格刚强,在立太子事上坚持祖制,反对儿子偏袒。她去世时七十岁,对王朝影响深远。 王恭妃出身锦衣卫家庭,十三岁入宫,侍奉李太后,万历九年被临幸,生朱常洛后封恭妃,却遭冷落,移入冷宫,一生凄苦,双目失明,卧床不起,四十七岁去世。郑贵妃入宫后迅速得宠,晋封贵妃,生朱常洵,野心大,推动争储,卷入妖书案和梃击案。 她机智但操控宫廷,泰昌元年去世。朱常洛早年冷遇,无师教导,万历二十九年立太子,经历梃击案,四十八年登基,年号泰昌,在位一月崩,年三十九。朱常洵从小宠爱,万历二十九年封福王,拖延就藩,万历四十三年赴洛阳,崇祯十四年被李自成杀,年五十六。 国本之争从万历十四年起,持续二十八年,焦点是立朱常洛还是朱常洵为太子。朱翊钧偏爱郑贵妃和朱常洵,多次许诺立他,但祖训强调立长,他犹豫不决。大臣们上疏劝谏,他贬斥杖责多名官员,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等辞职施压。他用福王府未建、冬季不便等借口拖延就藩,叶向高上疏指出亲王禄米限一万石,不可超田四万顷,破坏祖制,百姓无田。李太后干预,召郑贵妃问福王未就藩,她答为太后寿诞,李太后反驳潞王不可回京。 她去世后一个月,朱常洵才赴洛阳。争执中,朱翊钧身心疲惫,郑贵妃郁闷,朝廷动荡。朱常洛地位稳固后,王恭妃未获恩宠,反在冷宫愁苦度日。她生女早夭,思子成疾,双目盲,卧床不起。朱常洛探望时,宫门锁闭,砸开见母气息弱。他登基后,王恭妃已亡,沈一贯叶向高请厚葬,朱翊钧淡然,后赐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十年后,天启帝朱由校迁她与朱翊钧合葬定陵。朱常洵就藩获巨资补偿,超出祖制,引发反对。 这场风波暴露明朝制度僵化,皇帝权威受文官集团制约。朱翊钧早年勤政,晚年不上朝三十年,沉迷酒色,荒废政务,导致矿税加重民怨,辽东战事吃紧。他派熊廷弼经略,却官僚排挤,内库积金银,加派辽饷,阶级矛盾激化,明亡危机显现。郑贵妃野心推动争储,牵扯三大案,妖书案散布谣言,梃击案有人闯东宫打太子,舆论不利她,福王被迫就藩。 朱常洛苦熬半生,登基后励精图治,废苛政,却在位一月死,留下红丸案谜团。朱常洵在洛阳贪婪,福禄酒肉享尽,李自成攻城时,他被俘杀,尸体分食,悲剧收场。
慈圣太后面色严肃地问道:“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万历一时慌张脱口而出:“彼都
只言片语里
2025-07-24 18:41:15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