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年,80岁的张先纳了18岁的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对娇艳的新娘子说:“我都可以当你爷爷,嫁给我后悔不?”小妾回道:“后悔有用吗?反正我是绝不给你生孩子的!”张先大笑,不料几年后小妾接连生下了4个孩子。 北宋嘉祐年间的汴京城,当时的张先,可不是什么普通老头,他是词坛上响当当的人物。欧阳修见了他,都要亲切地喊一声桃杏嫁东风郎中。 他自己更是得意于笔下生花,因写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等三句带影的绝唱,而自号张三影。这位仁兄,才情是真够,风流也是出了名的。 然而,才情换不来官运亨通。张先的人生,前半段挺憋屈。他出身贫寒,41岁才挤上进士的末班车,比他的主考官,大词人晏殊还大了一岁。 在那个讲究门第背景的时代,他就是个成绩不错但没啥背景的大龄实习生,仕途走得磕磕绊绊,蹉跎了十多年才捞到个宿州小吏的差事。他这一辈子,基本就在各种地方官任上打转,始终没能挤进权力的核心圈。 也许正是官场失意,才让张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生活本身。他爱酒,爱交朋友,更爱美人。杭州做官时,他和当地的歌妓们打得火热,提笔就是一首新词相赠。 有一次,他偏偏漏掉了一位叫龙靓的歌妓,那姑娘也是个有性格的,直接写诗索词: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意思是好花都被人写遍了,我大概就像没人注意的鼓子花吧。张先一看,乐了,马上回赠一首,夸她香红全胜雪笼梅,把姑娘哄得心花怒放。 就是这么个懂得生活情趣的老爷子,在80岁那年,干出了这件震惊整个汴京文化圈的事。他纳妾了,对方是个18岁的少女。 这事儿搁现在,那妥妥的是社会新闻头版头条,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在当时,虽说士大夫纳妾不算稀奇,但这年龄差,也着实夸张了点。 新娘子的那句话,充满了少女的倔强、无奈和一丝对命运的抗议。她或许是被生活所迫,总之,这场婚姻于她而言,绝非心甘情愿的浪漫邂逅。她用不生育作为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唯一能守住的底线和尊严。 可张先的反应更有意思,他大笑。这笑声里,有看透世事的沧桑,有对少女小脾气的包容,或许还有一份老江湖的自信。 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个18岁姑娘的心思,他门儿清。他不在乎,或者说,他有的是时间与耐心。 这桩婚事很快就成了他朋友圈里的梗。他最好的忘年交,小他46岁的苏轼,是个出了名的皮。在一场家宴上,张先自己先来了段凡尔赛式的自嘲: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听了,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当场就来了一首神补刀: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实在是又损又绝。梨花指代白发,海棠暗喻红颜,一个压字,把老夫少妻的画面描摹得活色生香,充满了暧昧的想象空间。 从此,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年,甚至影响到了现代文学,连名著《洛丽塔》的中文译名都曾借用这个典故。 面对苏轼这种级别的调侃,张先一点没生气。他就是这么个豁达的人。这种性格,或许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他爹张维就活到了91岁,说明张家可能有长寿基因。 但更重要的,是他那份宠辱不惊,笑看风云的心态。要知道,《黄帝内经》里早就说了,百病皆生于气。张先这种天塌下来都能乐呵呵的性格,想不长寿都难。 事实证明,老爷子的大笑不是没道理的。几年过去,那位当初声称绝不生孩子的小妾,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她在之后的八年里,接连为张先生下了两男两女,共四个孩子。是什么改变了她?是张先的才情、体贴,还是日久生情后的认命与依赖?我们不得而知。 这桩晚年韵事,也让张先的生命力成了传奇。他一生共有十子两女,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年龄差了整整六十岁。 苏轼还写过另一首诗调侃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诗里连用了四个姓张的历史名人典故,核心意思就是你们老张家的人,都好这口儿。 张先的一生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到后面,味道越是浓烈醇厚。他以89岁高龄辞世,在宋代文人里,绝对是寿星。
1799年,20岁的陶澍迎娶了貌美如花的黄家小姐,洞房花烛夜,他掀开红盖头,盖头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