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来了,冯德莱恩直飞北京,启程前欧盟对华表态了,措辞不寻常。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突然启程飞往北京,此行前欧盟发表的对华声明措辞微妙,既强调"合作意愿"又暗含"风险管控"。 这场关键访问正值中欧关系敏感时期,冯德莱恩带着5500亿欧元投资计划和新能源产业合作方案而来,但欧盟内部文件显示其同时准备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预案,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折射出欧洲对华政策的复杂心态。 欧盟官网公布的行程显示,冯德莱恩此行将重点讨论三个议题:新能源产业补贴争议、乌克兰危机后续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合作框架。值得玩味的是,欧盟贸易总司在声明发布同日,宣布暂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审议程序。 这种政策急转弯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上月访华时的表态形成呼应,说明欧盟内部对华政策正在发生实质性调整。 冯德莱恩在出发前的声明中罕见使用"系统性竞争对手"定义中国,但又强调"脱钩不是选项",欧盟内部简报显示,这种矛盾表述反映德法两国对华立场的激烈博弈,德国总理朔尔茨力推务实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坚持"战略自主",双方角力使欧盟对华政策摇摆不定。 新能源领域是此访焦点。欧盟希望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同时要求中国企业增加在欧洲的本土化生产,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遭遇现实挑战,中国稀土企业已表示难以同时满足两个矛盾要求,欧盟内部估算,若无法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其新能源产业将面临300亿欧元的损失。 电动汽车关税问题暗流涌动。欧盟虽暂缓加征关税的决定,但要求中国车企三年内在欧建立完整产业链。宝马集团内部报告指出,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中国电动车成本15%,可能引发中国对等反制。 半导体合作成为突破口。冯德莱恩带来阿斯麦尔的合作提案,希望中国放宽光刻机采购限制。但荷兰首相吕特已明确表示,不会放松对华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这种立场分歧使谈判前景充满变数。 分析欧盟内部文件可以发现,冯德莱恩此行带着明确的"成果预期"。欧盟委员会内部流传的备忘录显示,双方可能在光伏组件回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具体领域签署3-4个合作文件,这种务实导向的合作模式,既避开了敏感的地缘政治争议,又能为欧洲企业争取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 农业市场准入是欧方核心诉求。欧盟要求中国扩大牛肉、葡萄酒等农产品进口配额,但拒绝解除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这种单边开放要求将使中方年损失80亿美元出口额。 中欧投资协定僵局难解。欧盟坚持要求中国在劳工权益、市场准入等方面做出更大让步,却无视自身对中国投资的歧视性审查。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欧盟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措施在过去两年增加了300%,这种双重标准成为谈判最大障碍。 冯德莱恩此行特意安排参观深圳高科技企业,释放数字经济合作信号,但欧盟内部正在推进《数字市场法案》,可能迫使TikTok等中国企业退出欧洲市场。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引发中国科技企业的强烈不满。 欧盟成员国对访华态度分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呼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主张深化合作。这种内部分歧使冯德莱恩的谈判空间受限,不得不兼顾各方诉求。 美国因素始终如影随形。白宫已向欧盟施压,要求在对华政策上保持协调。但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坦言,完全追随美国将导致欧洲损失1500亿欧元年出口额,这种战略困境迫使欧盟寻求平衡。 中国应对策略稳健务实。外交部表示愿与欧方深化合作,商务部则准备好反制措施。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78%的在华欧企反对对华脱钩,这种民意基础为中欧关系提供缓冲空间。 冯德莱恩此访的最大考验在于,能否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利益间找到平衡点。欧盟智库报告指出,完全倒向美国将丧失战略自主,过度妥协又可能引发内部反弹。这种走钢丝式的外交,考验着欧洲政治家的智慧。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欧关系的走向牵动世界经济神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欧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1.2%。这种连带效应,使双方都有动力管控分歧。 冯德莱恩的北京之行,或许将成为检验中欧关系韧性的试金石。正如一位布鲁塞尔外交官的感慨:"我们需要学会与中国共处,而不是徒劳地试图改变中国。" 信息来源: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京 2025-07-24 10:17·金融界
还是来了,冯德莱恩直飞北京,启程前欧盟对华表态了,措辞不寻常。 欧盟委员会主席
易云的世界
2025-07-24 11:51:46
0
阅读:2
用户16xxx84
德国总理不再是朔尔茨,荷兰首相吕特也早就下岗再就业成了北约的秘书长,小编抄了一编几年前的旧闻今天才发出来[思考][思考][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