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平统一,台湾省的军队可以这样做。 想象一下,台湾和大陆实现和平统一,那台湾的军队会怎么安置?历史上就有先例,能给咱们一些启发,避免冲突还能保护古都文物。傅作义当年在北平的选择,就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可能。 傅作义出生在山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接触军事教育,逐步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早年参与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后来在阎锡山手下做事,慢慢升迁。 1918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当上排长。北伐时他带兵北上,编入国民革命军,指挥河北作战。中原大战支持蒋介石,升为第三十五军军长。长城抗战在察哈尔抵御日军入侵。抗日战争中指挥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打退日伪军。抗战胜利后接收热河等地,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 内战时防守华北,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控制北平。说实话,傅作义的军事生涯挺坎坷,从基层干起,一步步靠战绩上位,但也见证了国民党内部的乱象。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包围北平,傅作义面临抉择。他派人接触解放军,谈判几经波折,最终接受和平方式。 1949年1月签署协议,守军撤出市区接受改编,建立联合机构处理事宜。二十五万部队开出城外驻扎,接受整训。部队改编为独立师,特种部队合并,总数二十六万人。编余人员自愿安置,一些军官士兵选择新工作或回家,领取补贴。整个过程避免了大规模战斗,保存了北平古城。 北平和平解放后,改编部队先保持独立师形式,一个月后拆分分配到华北和东北军区。第五十三师并入第六十七军,第五十五师进第六十六军,其他师类似调整。老弱士兵裁减,领取路费回乡。特务人员给悔过机会,主动离开免追究。傅作义出席宴会,表达水利工作意愿,获得认可。 1949年8月组织旧部投诚,9月推动绥远董其武起义。之后任水利部部长,参与长江黄河等河流治理,修建水坝防洪工程。每年外出视察四分之一时间,检查堤坝,推动淮河治理和河套工程,灌溉农田千万亩。1957年为三门峡工程剪彩。1972年因病辞职,1974年在北京逝世。历史上类似绥远方式,保留部分国民党军队原状,后再改编,避免直接冲突。北平案例中,国民党军队接受改编,军官安置原则明确,接收机构有序处理。 现在说说台湾,如果和平统一,军队可以参考北平模式保留,但得优胜劣汰,不养闲人。台湾军队最近演习表现拉胯,没士气不专业,就为媒体摆拍。这说明需要考核,经得起解放军标准才能留。好的苗子欢迎留下,不愿的回家退伍,给补贴,一切自愿。不强求任何人,只要爱国报效祖国,就能尽一份力。历史案例如北平,国民党军队改编后融入人民解放军,保持战斗力。 台湾统一后,军队归福建军区管理,留下士兵可在福建厦门磨练,熟悉岗位,更好保卫祖国。领导层家属安排,按解放军制度,一视同仁。支持统一就是一家人。 和平统一后,台湾军队优秀部分重新编制,到大陆军区学习,提升技能。历史上傅作义部队改编,就分配到各军,适应新制度。台湾士兵留下来,能在本地岗位训练,逐步融入。 编余人员自愿处理,补贴到位,不留后患。共产党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贯追求统一,主张统一后台湾军队去留有设想,作为谈判条件。这比武力好多了,保存实力,还能为国家建设出力。想想北平,傅作义选择后,继续水利事业,贡献大。台湾军人如果留下,也能有类似机会,报效国家。关键是自愿,爱国心为主。历史证明,和平统一益处多,减少损失。傅作义案例就是例子,选择对了,后续发展好。
1975年,逃亡台湾的蒋介石因病而去世,入殓时身上穿了7条裤子,毛主席得知后就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