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印度突然宣布:对中国化工原料苯胺,继续征收整整5年反倾销税! 从税率来看,印度的操作很有“针对性”:中国化工龙头万华化学,每吨出口需多缴36.9美元关税,而其他中国企业就没这么幸运了,每吨要加收121.79美元!明摆着就是想把小企业挤出印度市场。 这事不是突然来的,2024年9月,印度商工部就开始,对中国苯胺发起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经过近一年审查,今年4月建议续税,7月正式落地。那为啥印度盯着苯胺不放?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苯胺生产国,印度市场上63%的苯胺都是从中国买的。 苯胺这东西用途广,做染料、农药、西药都得用,印度自己产的不够,产能利用率才58%,而中国企业能做到85%以上,成本还低,印度本土企业根本拼不过,所以就想靠加税保护自家产业。 不光苯胺,去年印度针对中国化工产品发起了15次反倾销调查,PVC、钛白粉这些常用的都在里面,说白了就是想借着“印度制造”的名义,少用中国货,让自家化工企业起来。 不过,中国化工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想办法应对。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化销江苏将出口重心转向东南亚,2025年对越南、印尼的苯胺销量同比增长40%,还签订了3000吨/年的长期协议,在新市场逐渐站稳脚跟。 部分企业则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就别如浙江某企业研发的“绿色苯胺合成技术”成效显著,能耗降低18%,即便叠加反倾销税,产品成本仍比印度本土产品低9%,靠技术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还有企业像万华化学,宣布投资2亿美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设10万吨苯胺工厂,把关税成本转化为投资收益,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高额关税。 从更大视角看,印度对中国苯胺加征反倾销税,只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贸易摩擦的一个体现。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同比增长19%,其中72%针对中国化工产品。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容易引发恶性循环。 此前,中国对印度邻氯对硝基苯胺的反制税率已提升至246%。在印度国内,由于反倾销税导致苯胺采购成本上涨22%,下游染料价格飙升,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纺织业出口因成本上升下降了7.3%,印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伤害中国企业同时,也给本国相关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相互交织,印度过度依赖贸易保护,短期内或许能给本土企业一定发展空间,但长远看,不利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也会影响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合理配置。
7月22日,印度突然宣布:对中国化工原料苯胺,继续征收整整5年反倾销税! 从税率
暖阳融雪情愈深
2025-07-23 20:57:32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