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着慈禧就封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随即死了,太监就拿出夜明珠含在她的嘴里,最后蒙上一块白布,一群法师跑进房间里吹鼓奏乐。
1908年11月15日下午,紫禁城传出消息: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73岁。10月开始,她就经常缺席朝会,由李莲英代为传达口谕,她当时主要症状是痢疾反复发作,食欲不振。
11月13日,慈禧病情急剧恶化,开始出现昏迷。宫中紧急召集重臣商议后事,同时派人通知各地督抚准备丧仪。
慈禧在病床上口述了最后一道懿旨,指定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时年仅2岁零10个月。溥仪是光绪帝的侄子,按血缘关系最近。而且载沣为人谨慎,不会威胁到慈禧安排的权力结构。
慈禧去世后,宫中按照既定程序处理后事。内务府早在两年前就准备好了全套丧葬用品,包括金丝楠木棺材和各种陪葬品。
值得注意的是,慈禧的死亡时间选择颇有讲究。她在光绪去世次日才咽气,确保了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丧仪规模空前庞大,仅准备工作就动用了3000多名工匠,耗费白银120万两。
慈禧陵墓早在1895年就开始修建,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陵墓建设历时13年,耗银227万两,是清朝皇后陵墓中最奢华的一座。
陵墓内部装饰极其精美,墙壁和天花板绘满了佛教图案,使用了大量金箔装饰,地宫中铺设了价值不菲的金砖。
慈禧的棺椁放置在地宫正中,周围摆满了陪葬品,主要包括珍珠、翡翠、钻石等珠宝,以及金银器皿数千件。
最著名的陪葬品是一颗夜明珠,据说在黑暗中能发出绿色光芒。这颗珠子被放在慈禧口中,符合满族丧葬习俗。
慈禧去世三天后,3岁的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年号宣统。载沣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掌握实际权力。
然而这套精心安排的权力结构并未持续太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6岁的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统治正式结束。
慈禧的陵墓在1928年遭到盗掘,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炸开了慈禧陵地宫,盗走了大部分陪葬品。
盗掘现场一片狼藉,慈禧的尸体被抛出棺外,头发散乱,面目全非。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溥仪曾多次要求政府追查,但始终没有结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对慈禧陵进行了修复。
1979年,考古专家对慈禧陵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地宫虽然被严重破坏,但建筑结构基本完好,墙壁上的彩绘依然清晰可见。
从慈禧去世到清朝灭亡,中间只有3年零2个月。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她精心安排的权力交接中走向了终点。
慈禧临终前可能没有想到,她耗费巨资修建的陵墓会被盗掘,她选定的继承人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