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灭亡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次俄罗斯没有惯着他,立陶宛迎来了占领加里宁格勒的最佳机会,美国驻欧洲司令公开宣称要"将加里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立陶宛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意向。
俄罗斯现在虽然在乌克兰忙得不可开交,但加里宁格勒这个地方对它来说就像命根子一样重要,普京怎么可能让步?
就像你非要去招惹一只刚被猎人打伤的大黑熊,它正疼得龇牙咧嘴,你还去戳它最痛的地方,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说实话,这件事大概率也就闹腾一阵子,最后啥实质性进展都没有。
为啥?
欧盟那些领导人,比如德国、法国,谁愿意真的跟着立陶宛往火坑里跳?
要是事情真闹大了,俄罗斯要是发火,欧洲这些国家肯定扛不住。
北约更不可能为了这么一块“飞地”跟俄罗斯正面冲突,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所以啊,立陶宛现在喊得凶,估计也就是嘴上说说,最多搞点表面功夫,让国内民众看看“我们多强硬”。
立陶宛为什么这么做?
说白了,就是想靠紧美国。
在反俄这条路上冲在最前面,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嘛,说不定还能从美国那里捞点好处。
可问题就在这儿——美国在大西洋那边,离得很远;俄罗斯就在家门口,抬头不见低头见。
历史上这种“远交近攻”的做法失败的例子可不少。
比如说格鲁吉亚,当年也是这么想的,觉得抱紧美国大腿就能跟俄罗斯硬刚,结果呢?
2008年俄罗斯直接出兵,格鲁吉亚被打得措手不及,美国除了嘴上喊喊“支持”,啥实际行动都没有。
你说这事闹得,格鲁吉亚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吧?
再看看瑞士,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被卷进去,靠的是啥?
就是谁都不得罪的中立立场。
再说芬兰,跟俄罗斯做了这么多年邻居,该合作的时候合作,该强硬的时候也强硬,分寸拿捏得特别到位。
芬兰明白,跟俄罗斯硬碰硬那是鸡蛋碰石头,但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也绝不退让,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做法。
现在的国际局势就跟丛林法则一样,谁拳头大谁才有话语权。
立陶宛这么高调反俄,万一哪天美国注意力转移了,或者觉得为了这么个小国花这么多钱不值当,撒手不管了,那立陶宛哭都来不及。
国家大事可不是过家家,光靠一腔热血可不行,得有脑子,得看清形势。
加里宁格勒这事儿最后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但它给咱们提了个醒:小国在大国之间生存,光会站队可不够,还得会看风向。
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该让步的时候也要让步,别把自己的命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