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向来偏爱轿车与旅行车、对SUV本能抗拒的人,我至今没完全想通,为何会对YU7的外形设计如此着迷——着迷到发布当天就毫不犹豫地下了单。 见过实车后,更确信它比照片里更惊艳。而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哪是SUV,分明是台跨界旅行车。回家后翻出ET5t的参数对比,愈发印证了这个判断: - 车高控制得堪称精妙,搭配大轮毂与修长车身,硬生生营造出低趴流畅的视觉效果,丝毫没有传统SUV的臃肿感。 - 空气悬挂处于标准状态时,车身高度1600mm;若降至最低,离地间隙仅147mm,车高估计接近1570mm——这个数据已逼近不少轿车(尤其在新能源轿车越做越厚重的当下)。 - 最低状态下车高与车轮直径的比例接近2:1,这是典型的轿车比例特征。巨大的轮毂功不可没,甚至觉得不选装21寸轮毂,都有点辜负这份设计巧思。 - 短前悬配超长L113,堪称FR豪华轿车的经典元素。敢让实用性为设计感如此大幅让步,国内恐怕只有小米敢这么做。 晚饭时太太一句“你好像一直很喜欢这类车”,才让我猛然惊觉:确实如此。 回想曾经心动过的轿跑SUV,竟都带着相似的气质: 第一次见到QX70时,简直惊为天人——从没想过跑车与SUV能融合得如此流畅。毕业后一度痴迷马自达CX-4,五年前还在凹凸租车带着家人自驾去嘉兴,那份灵动至今记得。就连上海车展上的马自达EZ-60,也让我忍不住交了10元意向金,即便知道自己未必会买,仍想为这份设计点赞。 原来人的直觉既玄妙又精准,我对旅行车与SUV之间的跨界车型,早已情有独钟。 不过风格上各有千秋:马自达的设计更克制,在设计感与实用性间找到了巧妙平衡;而QX70和YU7则更大胆——毕竟越高端的车型,越有底气超脱实用性,用个性表达自我,设计师也有更多成本空间施展才华。 回到YU7,它的设计完成度确实很高。简单说它“抄Purosangue”,实在太过片面。设计师显然从经典车型中汲取了不少灵感,在经典的姿态框架里,用自己的语言做了娴熟表达,堪称“出色的学生”。(这其实很好,先学好大师,才有机会超越大师。) 真心期待有一天,小米能拿出像FX/QX70那样足以成为永恒经典的设计。 (2013年前的X1,也是运动SUV里的经典造型。) 旅行车[话题] 小米YU7[话题]
作为一个向来偏爱轿车与旅行车、对SUV本能抗拒的人,我至今没完全想通,为何会对Y
啊沮鹄评汽车
2025-07-22 21:20:21
0
阅读:21
清风
保时禾
清风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