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昨天的集会上挥舞着拳头愤怒的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我在任时两岸关系这么好,

混沌于浮云 2025-07-22 19:06:28

马英九在昨天的集会上挥舞着拳头愤怒的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我在任时两岸关系这么好,换了蔡赖却乱成一锅粥,甚至快要滑向战争边缘。 马英九出生于1950年的香港,后随家人移居台湾,在台北的校园里成长。他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崭露头角,之后赴美深造,拿下哈佛法学博士学位。回台后,他从政坛基层起步,担任过蒋经国英文秘书,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1998年当选台北市长,他骑自行车巡城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2005年,他接掌国民党主席,带领党走出低谷。2008年至2016年,他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主张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两岸和平交流,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多项协议。他的政策让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达到高峰,但亲中立场也引发岛内争议,2014年的“反服贸风波”成为他任内的重大挑战。 马英九执政的八年,两岸关系确实达到了一个高点。2010年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让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1570亿美元,关税减免省下96亿美元。大陆来台留学生从几百人激增到1.2万人,每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相当于台湾人口的五分之一。台商对大陆投资累计2000亿美元,从昆山到东莞,台企与大陆产业链深度融合。那时候,台海被外界称为“和平之海”,连美国都认为两岸不会开战。马英九在2015年与大陆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他一直强调“九二共识”是沟通的基石,主张两岸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情况急转直下。她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官方沟通渠道彻底中断。她提出“抗中保台”,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摆在首位,岛内舆论逐渐被“反中”情绪主导。2020年连任后,她进一步加强与美日等国的关系,台湾开始采购更多美国武器。赖清德2024年上台后,延续了这一路线,甚至更进一步。他在《四年期防务总检讨》中要求台军“巷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还提出用“无人机蜂群”对抗大陆航母编队。这种政策让台海局势持续升温,国际媒体开始用“比最危险更危险”来形容台海。2024年,《经济学人》将台湾列为“全球最危险地区”,解放军航母编队常态化绕台,东风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让岛内民众感到不安。 蔡英文和赖清德的执政思路,与马英九形成了鲜明对比。马英九的“九二共识”让两岸有了对话空间,经济和文化交流如火如荼。而蔡英文和赖清德则选择了“互不隶属”的立场,强调台湾与大陆的分离。赖清德在202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多次提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并在10月10日的“双十”演说中重申这一观点。这种表态让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大陆方面多次批评其为“台独”分裂言论。赖清德还推动延长义务兵役、增加军费,甚至提出“全民皆兵”的概念,试图将台湾社会推向“准战时”状态。岛内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支持“互不隶属”,但也有不少人担忧战争风险。 两岸关系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台湾社会。台军士兵的自杀率比马英九时期高了三倍,年轻人对“台独”理念的热情远不如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台湾经济也受到冲击,过去大陆游客和投资带来的繁荣不再,夜市摊贩和旅游业者叫苦连天。蔡英文执政八年,两岸交流几乎停摆,赖清德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2025年3月,赖清德公开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指责大陆渗透台湾社会,试图通过“反渗透法”限制两岸民间交流。这种政策让岛内民众感到不安,有人开始怀念马英九时期的和平岁月。 马英九的集会演讲点燃了岛内的讨论热潮。他批评蔡英文和赖清德的政策让台湾成为“雷区”,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才能恢复两岸和平。他的言论得到部分民众的支持,尤其是一些老兵和商人,他们怀念当年的经贸红利。但反对者认为,马英九过于美化自己的执政时期,忽视了岛内对“九二共识”的分歧。2023年和2024年,马英九两次率团访问大陆,试图通过民间交流缓解紧张局势。他在南京、武汉等地参访,带台湾青年感受大陆的发展,但这些努力在岛内的影响力有限。 蔡英文2024年卸任后,搬到台北郊区,低调从事学术和公益活动。她留下的政治遗产充满争议,支持者认为她守住了台湾的“主权”,反对者则指责她让两岸关系跌入谷底。赖清德继续执政,面对岛内经济压力和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他的政策引发更多争论。2025年5月,赖清德在执政一周年演说中刻意避免提及“中国”或“主权”,试图在美中博弈中寻找平衡,但大陆的军事压力并未减弱。马英九的基金会办公室里,摆满了当年的两岸协议文件,他翻阅着泛黄的纸页,目光停留在2010年的ECFA文本上。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