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说都怪印度,让中国抓住了在雅鲁藏布江修水电站的机会!
最近英国上议院议员默罕默德在议会上炮轰印度总理莫迪,指责其暂停《印度河水域条约》的行为“给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开了绿灯”。
这位议员声称印度的决定“危及全球水资源安全”。
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不少历史纠葛。
早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者刻意将印度河流域切割成“上游归印度、下游归巴基斯坦”的格局,为两国埋下了水资源争端的定时炸弹。
印度今年4月暂停履行1960年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印度河水域条约》,直接冲击了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该国超过70%的耕地依赖印度河水源。
印度的任性举动让英国政客找到了背锅侠,暗示中国会因此效仿在雅鲁藏布江采取激进措施。
但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是中国长期规划的清洁能源项目,早在2010年代就启动了前期论证。
规划中的墨脱水电站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电站的两倍,其科学价值和环保考量远超地缘政治博弈。
相比之下,中国在雅鲁藏布江的开发始终秉持负责任态度,多次强调水电项目通过“雨季蓄洪、旱季放水”机制,反而能帮助下游国家减轻洪涝灾害。
英国政客的指责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地缘盘算,试图通过“印太战略”重返亚洲,但在南亚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此时炒作“中国水威胁论”,既能转移国际社会对殖民历史的追责,又能拉拢印度制衡中国。
但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年均径流量达1.4万亿立方米,中国规划的调水量仅占其总量的5%,且全部用于清洁能源生产,根本不存在所谓“断流风险”。
从克什米尔争端到水资源危机,南亚的每一处伤口都流淌着殖民主义的脓血。
印度暂停条约的行为固然短视,但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设计的“分而治之”体系。
你怎么看待英国政客的这番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