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说白了,美国增加了中国出品船只的“坑位费”,日本航运巨头直接暂停订购船只,而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 2025年初,美国祭出“坑位费”政策,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收取每净吨50美元的费用,且未来三年费用还将逐年递增。这招直接戳中了全球航运业的痛点。一艘20万吨的集装箱船,每次停靠美国港口得多掏1000万美元,船东们算账算到头皮发麻。希腊船东,掌控着全球30%的商船运力,首当其冲。他们的船队里,中国造船占比超60%,现在租船给地中海航运这样的巨头时,租金被压低了15%,理由就是这笔额外的“坑位费”。美国还抛出诱惑:用美国造的船,费用全免。可问题是,美国船厂早就今非昔比,一艘集装箱船造价高达3亿美元,是中国船厂的近三倍,交货周期还得等上十年。费城和纽波特纽斯的船厂,设备老旧,工人稀缺,压根没法跟中国的流水线比效率。这政策看似精准打击,实则让美国自己也陷入尴尬。 日本的反应快得像踩了油门。商船三井、日本邮船这些航运巨头,2025年3月宣布暂停从中国船厂订购新船,尤其是LNG运输船。背后推手是日本自民党2024年提出的“国家造船厂”计划,喊着要重振本土产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商船三井直接把一笔21亿美元的订单,17艘LNG运输船,给了韩国的现代重工。韩国这边,趁着中美日三方博弈,成了最大赢家。政府砸下9万亿韩元,约67亿美元,推出“K-造船新一代倡议”,主攻环保船和数字化技术。现代重工和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合作,不仅拿下军舰订单,还顺带把商用船订单拉高。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暴增110%,市场份额从14%蹿升到30%,LNG运输船和油轮订单尤其抢眼。韩国船厂的AI设计系统和机器人焊接技术,让生产效率提升了20%,这让船东们觉得多花点钱也值。 中国船厂这回确实挨了一记重拳。新订单量暴跌68%,市场份额从75%跌到56%,数据来自克拉克森研究,触目惊心。上海江南船厂、连云港船厂,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线现在冷清了不少。但中国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手持订单量依然有1800万CGT,交付排到2029年,短期内还能撑住。中国动力这样的企业,低速柴油机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价格还涨了10%。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没闲着。甲醇双燃料船、氨燃料发动机的商用化已经起步,上海和广州的船厂2025年6月展示的绿色船原型,吸引了欧洲船东的目光。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低成本钢材供应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依然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撼动的底牌。 美国这招“坑位费”,表面上是冲着中国去的,但副作用也不小。美国的大豆、玉米出口商日子不好过,运输成本涨了20%,竞争力直线下降。艾奥瓦州的农民,粮食堆在仓库卖不出去,急得直跺脚。美国制造业也受波及,沃尔玛的电子产品价格涨了8%,消费者怨声载道。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造船业压根没起色。2025年,美国船厂只交付了10艘船,大多是拖船,商用大船几乎为零。海事局的造船办公室,人员从7个缩到2个,成了空壳。这政策伤了中国的同时,也让美国自己流了血。 日本暂停中国订单,短期看是避险,但长远看未必高明。韩国船厂的崛起,让日本航运公司在亚洲的话语权被削弱。商船三井和日本邮船的高管们,2025年7月在东京开会,讨论如何应对韩国的高价订单。韩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涨,船价比中国贵30%,这让日本船东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卖蠢
2025-07-22 18:39: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