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印度这个国家对中国的嫉妒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只要能打咱们的脸,让外界看起来印度又压了中国一头,哪怕搭上他们整个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也在所不惜,甚至会有一种身心上的快感油生。
最近上合组织的防长会议,就是个鲜明的例子,印度从中作梗,导致会议最后没能达成联合声明。
这种做法暴露了印度一贯的外交毛病,为了眼前的风光,宁可牺牲长远的实际利益。
印度当初加入上合组织,带着明确的目的和算盘。
最首要的目标,就是要盯着巴基斯坦,防止对手在组织里得到更多机会。
印度无法接受巴基斯坦独自在上合组织里拓展关系,尤其是跟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走得太近。
所以它必须加入进来,随时监视巴基斯坦的动作,顺便找机会限制对手的任何收获。
另一个目标,是想在中亚地区分一杯羹。
印度一直把中亚看作自己的战略延伸地,无论是为了能源安全还是地缘布局,都想插上一脚。
可现实是,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贸易额和投资额年年攀升,印度却拿不出像样的筹码。
俄罗斯当初大力支持印度加入,也是出于自己的打算。
一方面,俄罗斯看中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经验,想借此提升自己在安全领域的表现。
另一方面,它希望引入印度来平衡中国在组织内的影响力。
中国一开始并不乐意让印度加入,担心它会带来麻烦。
但到了2016年,情况有了变化。
中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面对印度的任何小动作,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
于是,中国转变策略,决定让印度进来,看似妥协,实则是布了一局阳谋。
中国清楚印度的性格,料定它就算看出这是个局,也会因为好面子和非要跟中国比一比的心态而跳进来。
中国给足了面子,敞开大门,其他成员国也觉得中国公平公正,愿意以组织利益为重。
如果印度识趣,踏实合作,或许还能分享“一带一路”的红利。
但如果它继续捣乱,那就正中中国下怀。
事实证明,印度这些年的表现,完全落入了中国的预期。
它加入时打的几个算盘,如今几乎全盘落空。
首先,在制衡巴基斯坦上,印度非但没占到便宜,反而因为自己的无理取闹,失去了其他成员国的信任。
巴基斯坦在组织内表现稳当,印度却像个不守规矩的队员,渐渐被大家疏远。
,在中亚的布局上,印度更是毫无进展。
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从2016年的300亿美元涨到去年的900多亿,投资也持续增长。
印度却只有微不足道的贸易额,还非要搞对抗,试图另起一套合作框架。
这种做法在中亚国家看来,既不现实也不靠谱。
至于稀释中国话语权的想法,早已成了空想。
中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话语权不降反升。
连俄罗斯都不得不接受现实,逐渐调整自己的角色。
最近伊朗曝出印度向以色列提供数据和人员的事件,更是让印度的国际形象雪上加霜。
这事不仅让印度在伊斯兰世界声誉扫地,连俄罗斯也对它颇有微词。
回顾印度这些年的操作,它在上合组织里越是折腾,越是把自己推向孤立。
表面上看,它搅黄了上合防长会的声明,像赢了面子。
实际上,它输掉了几乎所有战略目标,里子赔得一干二净。
有人问,能不能直接把印度踢出去,或者另建一个群?
当然可以,但现在时机未到。
关键在于,谁来提出这个建议。
中国讲究做事要名正言顺,等其他成员国都对印度失去耐心,集体提出的时候,印度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现在就是在等这个水到渠成的时刻。
印度的短视做法,让它在组织里越来越边缘化。
继续这样下去,它不仅会失去里子,连最后的面子也保不住。
大家觉得印度这种外交方式还能走多远?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