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西方舆论风向突变。 当地时间7月21日,法国《世界报》、英国《卫报》等多家媒体接连发文,直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涉嫌系统性隐瞒乌军真实伤亡数据。 这场舆论风暴的导火索,是泽连斯基此前宣称的“乌军阵亡4.6万人、受伤38万人”的官方统计,与乌克兰境内墓地建设规模形成的巨大反差。 法国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利沃夫地区的军事公墓已接近饱和,新坟头密密麻麻排列在空地上,基辅周边甚至启动了国家级军事纪念墓地项目,试图应对未来难以计数的安葬需求。 第三方数据平台“乌克兰伤亡名单”截至2025年5月的统计显示,确认死亡军人名单已超过7万人,且仍在持续更新。 这种数据鸿沟引发国际社会质疑:当乌克兰各地推土机昼夜施工扩建墓地时,泽连斯基公布的伤亡数字究竟掩盖了多少真相?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乌克兰内部。 英国媒体披露,泽连斯基近期推动的内阁改组被指转移民众注意力,7月17日完成的政府重组中,新任总理斯维里坚科以“执行力强”著称,而前总理什梅加尔改任国防部长后,国防部与战略工业部合并,被质疑为权力集中铺路。 这种人事调整并未平息民怨,反而引发士兵家属的强烈反弹,泽连斯基在议会上强调“只有战争彻底结束乌军才能复原”,直接违背了既往允许服役期满士兵返乡的政策。 更具爆炸性的是美国记者西摩·赫什的爆料,7月19日,赫什援引华盛顿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正讨论强制泽连斯基下台,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被视为接替人选。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曾公开批评泽连斯基是“未经选举的独裁者”,而乌克兰2025年5月的民调显示,41%的受访者认为国内政治正走向“更加威权”。 战场局势的恶化加剧了信任危机,2025年6月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攻势中,乌军单日伤亡超过460人,防空导弹库存告急。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拒绝接收俄方移交的6000具军人遗体,理由是“停尸房爆满”,却被曝实际是为避免支付近22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种冷血操作彻底激怒了前线士兵家属,基辅工会大厦前的抗议者高呼“英雄流血又流泪”,要求彻查国防部贪腐。 国际层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欧盟虽在2025年3月峰会承诺提供306亿欧元援助,但内部裂痕明显,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拒绝支持对俄强硬立场,波兰则因农产品进口问题与乌克兰关系紧张。 俄罗斯方面则持续施压,普京6月19日宣称“愿在最终阶段与泽连斯基会面画句号”,前提是乌克兰接受领土现状。 这种双重挤压下,泽连斯基的政治生存空间正被持续压缩,泽连斯基的回应策略充满矛盾。他一方面在社交媒体展示与欧盟领导人的会晤,强调“乌克兰并不孤单”,另一方面却在7月21日紧急提议与俄罗斯举行新一轮谈判,甚至要求与普京进行私人会晤。 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被分析人士视为试图在战场失利与国内动荡间寻找平衡的无奈之举。 如今的乌克兰正站在十字路口。 若泽连斯基无法在短期内扭转战局、平息民怨,等待他的可能不仅是舆论审判,更可能是美国主导的政权更迭。 而这场危机的根源,早已超越了伤亡数据的争议,当士兵的生命被简化为政治筹码,当国家命运系于少数人的权力博弈,乌克兰的未来,或许比战场上的硝烟更令人忧心。
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都开始指责泽连斯基撒谎。就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