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将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李善长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给他的免死金牌,恳求饶他一命,谁知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上面有四个字,顿时傻眼了! 李善长功劳大,官至宰相(中书省左丞相),可惜都快八十了,朱元璋还是不肯饶了他。听说要杀自己全家,李善长又怕又不敢相信。他突然想起来一样东西——多年前,朱元璋为了表彰他的巨大功劳,亲手赐给他两张金牌,叫做“免死铁券”(因为常用铁铸,形似瓦片,也叫“丹书铁券”)。 这东西在百姓眼里,就是保命的神符。它代表着皇帝的金口玉言,盖世功勋的护身符。李善长赶紧把这救命的金牌翻了出来,捧着它去见朱元璋,苦苦哀求:“陛下!您当年亲口说过,赐我这铁券,可以免我两次死罪,我儿免一次死罪!看在我这么多年为您效力的份上,饶过我这一回吧!” 谁知朱元璋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和他捧着的曾被视为荣耀的铁牌,脸上没有丝毫动容,反而冷笑了一声。这笑声让李善长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朱元璋盯着他说:“事到如今,你还好意思拿出这个?你不妨自己睁大眼睛,再仔细瞧瞧,这牌子上到底写了什么话?念一念给我听听!” 李善长被皇帝这么一喝问,慌忙低下头,仔细看向手中那熟悉的铁券。阳光照在冰冷的金属上,上面的字迹似乎格外刺眼。当他真正看清并回想起铁券背面刻着的几行小字,特别是开头那最核心的一条时,整个人都僵住了,脑子一片空白。 他捧着铁券的手开始颤抖,脸上血色全无,彻底傻眼了。 朱元璋赏赐的免死铁券,并不是无条件的“免死金牌”!它是带“但书”(“但是”的附加条件)的!铁券上刻得清清楚楚,背面明明白白列出了九种不能免死的“重罪”。排在这九大罪状的第一位,赫然写着四个刺眼的大字:“谋逆不宥”! 意思是,你如果犯了谋反的大罪,这铁券就失效,该杀还得杀! 而朱元璋给李善长定的罪名,正是十恶不赦的“谋反”!说他参与了之前的“胡惟庸案”。这个案子牵连广,朱元璋借着这个由头,处死了好几万人,其中包括很多跟了他多年的功臣勋贵,地削弱了功臣的势力。现在,朱元璋说李善长也卷入了这个案子。 李善长到底有没有真的参与胡惟庸的谋反呢?这事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李善长拼命喊冤,说自己对皇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他说自己知道胡惟庸可能有不轨之心,但因为胡是儿女亲家(李善长的儿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或外甥女),抹不开情面,没有第一时间向皇帝告发,这是他的错,但他本人绝对没有参与反叛!他只是知情不报,或者最多算是包庇亲戚。远够不上自己亲自动手谋反那么严重。 但在朱元璋眼里,事情不是这样的。朱元璋认为李善长位高权重,对胡惟庸的阴谋必然知情,甚至可能是默许或者暗中支持的。胡惟庸案爆发七年后,又有人告发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这人确实被证实是胡党)曾经多次找李善长商量谋反的事。 加上李善长又曾替触犯法律被流放的亲戚丁斌求情,惹恼了朱元璋。这一系列事情,让朱元璋认定李善长是胡惟庸集团的重要余党,他的知情不报或者包庇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对谋反的支持,触碰了绝对不能碰的“谋逆”底线。 铁券背面第一条“谋逆不宥”这几个字,就是把李善长钉死的法律依据。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我赐你免死特权是真心实意的,但那是对你过去功劳的褒奖,同时是对你将来继续忠心的期待。如果你不再忠心了,甚至要造反了,那这所谓的特权就立刻作废!就像一份合同一样,你违背了最根本的条款(忠诚),合同自动解除! 铁券的背面条款堵死了他所有的退路。谋逆?没得谈!皇帝以谋反罪名抓你,就算你有免死铁券,它在“谋逆”这条面前也完全无效!这次皇帝要你死,你就活不成! 最终,77岁的李善长连同其妻子、儿子、侄子等宗族亲属七十余口,全部被朱元璋下旨处死,家产也被抄没。那位被认为可以免死一次的儿子李祺(也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也因为牵连在“谋逆大案”之中,没能逃脱,连同其子一起被害。曾经显赫无比的李家,就此烟消云散。那两张金光闪闪的免死铁券,非但没能保住一家人的性命,反而成了这段血案最苦涩也最具讽刺意味的注脚。 “免死”的前提,是皇帝认为你“不该死”。一旦皇帝觉得你该死,任何过去的承诺与凭证,都不过是形式,轻轻一碰,便化为齑粉。李善长一案,成为大明王朝初期风暴中最为惨烈的一幕。
1390年,朱元璋要将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李善长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给他的免死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22 14:41: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