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却落到日军手中,排长郭荣昌得知,率领部队,与日本大战两天两夜,终于抢回来张自忠将军的遗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0年5月,日军在华中战场调集重兵,直扑宜昌,张自忠作为33集团军总司令,奉命阻击来犯之敌,他本可坐镇后方指挥,却决定亲赴前线。 临行前,他在部队传阅了一封手谕,明言国家危难,唯有以死报国,他将一支派克金笔别在左胸的军服口袋里,随军渡过襄河,这支笔,后来成为辨认他遗体的重要物证。 战斗在宜城南瓜店爆发,张自忠率部与日军激战,从拂晓一直打到太阳西斜,硝烟弥漫的玉米地里,子弹在头顶乱飞。 激战中,张自忠胸部中弹,鲜血喷涌,他没有倒下,而是继续指挥,直到力尽,身边的警卫为他包扎,但日军迅速逼近,张自忠最终战死,年仅四十九岁。 战后,日军清扫战场,一名军官在一具盖着大衣的尸体上,发现了那支金笔,辨认出是张自忠,日军参谋部下令将遗体收敛,安葬于陈家集,墓碑上刻着“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这成为日军炫耀战果的手段。 这一消息传到国军后方,震动全军,第五十九军军长黄维纲得知后,当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将军遗体,两百余名敢死队员挑选出来,其中有排长郭荣昌,善于使用机枪,作战勇敢。 部队在夜色和硝烟的掩护下,直奔陈家集,那一夜,月色被火光和硝烟染得灰暗,黄维纲带头冲锋,子弹在耳边呼啸,郭荣昌和战友们轮番冲杀,与日军反复争夺。 这场血战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敢死队伤亡惨重,最终突破日军防线,找到了埋葬张自忠的地方。 开棺时,军医清点伤口,发现将军身中七弹,胸前的创口几乎可以塞进孩童的拳头,敢死队用担架将遗体抬出,冒着炮火护送回国军阵地。 遗体运抵宜昌时,十万军民夹道相送,当天,日军飞机盘旋于江面上空,却始终没有投下一颗炸弹,灵柩被护送至重庆安葬,成为民族的象征,张自忠成为抗战中以上将军衔阵亡的第一人。 郭荣昌随后参加了抗日地下工作,他多次以良民身份潜入敌占区,刺探情报,有一次,他在泌阳县城的城门口被日本军官盘查,刺刀尖挑着下巴,他强作镇定,终于脱险。 在一次联络任务中,他进入一户地下党员家中,发现有三名日本兵在屋里吃西瓜,地下党人的女儿机警地喊他“舅舅”,才将他领进了内屋,避开一劫。 1945年抗战胜利时,郭荣昌在起义后的民主建国军中任连长,之后,他参与泌阳县的剿匪行动。 多次作战后,他的眼睛因潢川保卫战时中毒而永久失明,1949年,他回到家乡,双目失明的他仍然坚持劳动,未向命运低头。 战友们没有忘记他,剿匪时,组织还请他担任参谋,大家说他的耳朵比眼睛还灵,2010年,郭荣昌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张自忠将军的女儿特意为他题写“民族脊梁”的挽联,张自忠的卫士长之子和其他战友家属,前往他的墓地悼念。 张自忠在抗战中以身殉国,为国家尽忠到底,他本可以在后方指挥,却偏要冲锋陷阵,用生命抗击侵略。 郭荣昌和敢死队们,为了将军的遗体,甘愿血战到底,宜昌江岸,十万军民送别烈士,敌机在空中盘旋,未敢投弹,这一幕,成为民族不屈的见证。 那些年,战火纷飞,郭荣昌在战场上冲锋,在敌占区卧底,最终双目失明,依旧无悔,张自忠血洒疆场,郭荣昌以命抢回将军遗体,这份血性,值得永远铭记。 胜利是以鲜血换来的,尊严靠挺直脊梁守护,长江水东流,历史不会忘记那些用生命捍卫尊严的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天中晚报——郭荣昌——冒死抢回张自忠将军遗体
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却落到日军手中,排长郭荣昌得知,率领部队,与日本
如梦菲记
2025-07-22 14:1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