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决战将至,特朗普发火,美军高层建议:为中国,舍弃乌克兰 2025年7月,

红雯看国际 2025-07-21 18:53:00

俄乌大决战将至,特朗普发火,美军高层建议:为中国,舍弃乌克兰

2025年7月,乌克兰东部的战事进入白热化。俄军改变策略,依靠无人机群和导弹精准打击乌克兰的防空体系。

7月9日夜间,俄军发动大规模攻势,728架无人机配合13枚高超音速导弹,瞄准乌克兰西部的军用设施。

乌克兰军方宣称拦截了大部分目标,但联合国卫星图像显示,至少四处征兵中心、两座军用机场和多家军工厂被彻底摧毁。

俄军的战术目标明确:耗尽乌克兰的防空资源,瘫痪其后勤补给,为总攻铺路。

顿涅茨克前线,俄军每天推进200至300米,乌克兰军队节节后退,防线呈现系统性崩溃的迹象。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因弹药昂贵且供应不足,多次被迫暂停运行。

泽连斯基频频向西方国家求援,但得到的回应却越来越冷淡。特朗普批准了一批“爱国者”导弹援助,却没有明确数量和交付时间,这种模糊的承诺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实质性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的矛盾日益凸显。特朗普在马里兰军事基地发表讲话,公开指责普京的停火提议毫无诚意。

他试图通过有限的军援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安抚国内选民,保住“和平缔造者”的形象。

五角大楼的鹰派却有不同打算。副防长科尔比和他的团队认为,美国的军火库存已经亮起红灯,155mm炮弹的储备低于安全线,“爱国者”导弹年产量仅300枚,且大部分已被日本和韩国预订。

科尔比直言不讳,称中国才是美国长期的头号威胁,乌克兰的战事必须让位于亚太的战略部署。

科尔比的团队加紧与日本、澳大利亚沟通,试图敲定联合军演和导弹部署计划,但盟友的反应并不积极。澳大利亚明确拒绝派兵参与台海潜在冲突,日本则保持外交上的模糊态度。

这种分歧让美国在亚太的布局显得步履维艰。同一时间,中俄关系进一步升温。

7月初,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北京并与中方高层举行会谈,内容涵盖能源通道、安全合作与国际事务协调等。这被华盛顿视作中俄进一步在安全与战略上靠拢的信号。

美方担忧,一旦在乌克兰问题上出现“战略真空”,中国可能在东亚地区采取更主动的区域政策,导致美军必须在第一岛链展开更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与军事承诺。

战争的地理焦点仍在乌东,但全球战略的重心已悄然偏移。俄军若在此次总攻中完成顿巴斯与南部战线的合围,将使其在地理上逼近欧盟核心战略纵深。

北约的“前沿防线”将遭到结构性削弱,欧盟也将被迫面对边界再度临近莫斯科的现实。

美国在军援逐渐枯竭、盟友协调受阻、亚太压力增加的多重背景下,关于是否继续维持对乌克兰全力支持的讨论已经从内部争议走向战略再评估。

当前的核心不再是“乌克兰是否值得援助”,而是美国还能够支持谁。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地面冲突,更是一场围绕全球优先级排序的博弈。

美国并未放弃全球主导地位的意图,但在资源不足、内政复杂、竞争者协调推进的多重因素下,“战术性撤出”正成为其重新调整全球布局的一种可能路径。

俄军的推进或许将取得地面战果,但被撼动的,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安全架构的稳定性。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