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可能真的不想打了。 乌克兰割不割地,对俄罗斯来说其实已经无所谓了,毕竟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事实上已在其掌控之下,即便乌克兰不承认,也很难拿回来。 泽连斯基此前一直表示会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大家都清楚,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同样难以获取,战争从不是想打就打、想停就停的,就像如果抢劫没有风险,恐怕谁都会动歪心思。 乌东四州面积不到乌克兰的十分之一,跟俄罗斯比更是不值一提,可俄罗斯却深陷其中,虽说 “经济军事倒退 30 年”“打回石器时代” 有些夸张,但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从当前战场和双方实力来看,俄乌冲突已进入僵持阶段,俄罗斯虽面临西方多轮制裁,经济却保持着一定韧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4 年其 GDP 同比仅下降 2.1%,远没到崩溃的地步,而且通过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强化内需等方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而军事上,俄罗斯军工体系在战时状态下效率提升,2024 年各类弹药产量比战前显著增长,基本能保障前线需求。 乌克兰的处境则艰难得多,长期战争让其经济严重受损,2024 年 GDP 较战前缩水约 40%,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能源、粮食等民生领域问题重重,它的军事装备和物资高度依赖西方援助,可近期西方援助增幅放缓,部分国家因自身经济压力调整了援助策略,这让乌克兰的持续作战能力受到考验。 国际社会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和行动各不相同,美国及其部分盟友不断给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同时对俄罗斯实施多领域制裁,想通过施压影响冲突走向;欧盟国家在对乌援助上有分歧,部分国家更在意自身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对俄罗斯态度相对谨慎。 中国则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推动劝和促谈,呼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缓和局势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关于和谈的可能性,目前双方分歧明显,乌克兰坚持要恢复战前领土完整,俄罗斯却强调对克里米亚及乌东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这一核心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 再加上双方国内的民意基础、国际社会的态度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和谈进程,显然冲突持续越久,双方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两败俱伤的态势也会愈发突出。 从长远来看,不管冲突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能源市场、粮食安全等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形势下,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各方都该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为缓和局势、创造和谈条件出份力,而不是拱火浇油让冲突升级。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