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气得大骂李煜。可李煜一个丢掉江山的废帝,又能如何呢?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李煜天生的丰额骈齿与重瞳异相,在相术里象征着非凡命格,却也让他自幼便笼罩在长兄李弘冀的猜忌之下。 为求自保,李煜寄情于诗画山水,自号 “钟隐”“莲峰居士”,将锋芒藏于笔墨之间,看似不问政事,实则早已在艺术天地里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 李煜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馈赠。笔下诗词,前期尽是宫廷宴乐的绮丽,后期则浸满家国沦丧的怆痛,两种风格皆臻化境;案头书画,书法笔势如寒松挂剑,绘画则能让花鸟跃然纸上,尽显生灵之趣。 961年,李璟病逝,李煜于金陵登基,更名李煜,尊母钟氏为圣尊后,册立周娥皇为后。 周娥皇不仅容貌倾城,更通音律、善琵琶,与李煜堪称天作之合。两人常于月下共研词章,花前同奏乐章,那段岁月,是李煜生命中少有的明媚时光。 然而命运的裂痕总在不经意间显现,964年,大周后缠绵病榻,其妹小周后以探病为名频繁入宫。 彼时小周后方值豆蔻,虽比姐姐小 14岁,却已显露惊人的美貌与灵慧,眼神清亮,举止娴雅。李煜初见她时,便被那份鲜活的美丽触动;而小周后对这位才情卓绝的姐夫,亦心生倾慕。宫墙深处,一段隐秘的情愫悄然滋生。 李煜曾写下《菩萨蛮》记录这段幽会:“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绣鞋。” 词句间的紧张与羞怯,将两心相依的悸动描摹得入木三分。此事终究被大周后察觉,她转身面壁,至死未再看妹妹一眼,年仅29岁便香消玉殒,给李煜留下无尽的悔恨与哀恸。 大周后离世四年后,李煜册立小周后为皇后。成为皇后的小周后,得到了李煜超乎寻常的宠爱。 小周后生性喜好奢华,李煜便为她打造了嵌金罗帐的寝殿,以玳瑁为钉,绿宝石饰窗,窗外遍植寒梅,花间设彩亭,仅供二人对饮。每逢花期,他们以隔筒插花,将梁栋窗壁装点成 “锦洞天”,在繁华盛景中暂忘世事烦忧。 小周后偏爱碧色,从衾枕到衣饰,皆以青碧为主。宫人们争相效仿,甚至摸索出用晨露染绢的技法,染出的碧色格外鲜亮,时人称之为 “天水碧”。 在这般精致的奢靡里,李煜与小周后试图隔绝外界的风雨,却不知亡国的阴霾已悄然笼罩。 此时的南唐,早已在北宋的强势崛起中风雨飘摇。赵匡胤的铁骑踏遍中原,目光直指江南。 971年,宋灭南汉后屯兵汉阳,李煜惊惧之下去除唐号,改称 “江南国主”,遣弟李从善朝贡,却被赵匡胤扣留为人质。 此后数年,李煜如坐针毡,终日与臣僚宴饮悲歌,却无力扭转颓势。 974年,赵匡胤以祭天为名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终于点燃了战火。曹彬率领的宋军水陆并进,金陵城破在即。 975年12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976年正月,李煜与后宫、群臣共四十五人被押往汴京,赵匡胤封其为 “违命侯”,小周后则为郑国夫人。昔日君王沦为阶下囚,汴京的庭院虽也有花月,却再无金陵的温润。 李煜常凭栏北望,故国的影像在泪水中愈发清晰,词风也彻底转向沉郁,“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便是他彼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同年十月,“烛影斧声” 的迷雾笼罩大宋宫廷,赵匡胤猝然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这位新帝早已听闻小周后的艳名,登基后便借命妇入宫朝觐之机,屡次召小周后入宫,一留便是数日。 北宋王铚在《默记》中记载:“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后世诸多史料亦沿用此说,更有传闻称赵光义命画师绘制《熙陵幸小周后图》,将宫廷秘事公之于画 。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细致描述了画中场景,帝王的粗鄙与女子的屈辱跃然纸上。 每次从宫中归来,小周后的怒骂总会刺破庭院的寂静。她的愤怒里藏着深不见底的屈辱,而李煜只能沉默以对。 李煜这位曾经的君主,如今连保护爱人的能力都已丧失,愧疚与无力感如潮水将他淹没。有时他会躲进书房,在笔墨间逃避现实,却终究逃不过那一声声泣骂里的绝望。 978年七夕,李煜生辰之日,他命南唐旧妓演唱新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词中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成了刺向赵光义的利刃。帝王震怒之下,一杯毒酒送到了李煜面前。四十二岁的李煜饮下毒酒,在剧痛中结束了悲苦的一生。 李煜死后,小周后悲痛欲绝。这个曾在奢华与屈辱中挣扎的女子,在世间已无牵挂,不久便随他而去,年仅 29 岁,与姐姐大周后同龄。 李煜以词名世,却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小周后风华绝代,终究成了权力博弈的牺牲品;赵光义的强权虽左右了他们的结局,却也在史书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争议。这段往事,如同一支苍凉的古曲,在历史的风里,唱了千年,仍有余哀。#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气得大骂李煜。可李煜一个丢掉
帝王八卦
2025-07-21 15:12: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