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因为没有大型船坞而迟迟不能修好的吗?并不是,俄罗斯当年给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时候,就是直接在烂泥地里施工,到现在也没沉。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造船和修船的技术群体流失严重,老一代熟练工人退休,年轻技工缺少锻炼,很多本来靠本国企业配套的零部件现在要进口,修航母需要的一些老牌厂家今天根本不存在了,这些都让维修工程一拖再拖。 有了再大再先进的船坞,如果配套、技术、人员跟不上,还是做不出成果,现实中库兹涅佐夫号维修方案常常一改再改,工程推进也是时断时续,责任归属和管理层级极容易扯皮,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单靠场地能解决的事。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最大的问题就是锅炉老化、管道腐蚀、动力时常出状况,前些年还出现过火灾、起重机砸穿甲板的意外,事故发生后,必须叫停所有工序,检查、清理和修复都要花上大把时间。 经验丰富的技术班子数量本身就少,这种“出问题—整改—出新问题”的循环,其实更让库兹涅佐夫号处于修修停停的窘境,而且维修现场经常缺零件、等审批、协调工程,比起动工更让人头疼的是“等人”和“等物”。 回头再看当初给印度改舰,有国家层面强力协调推进,有任务摆在明面上,厂家、人员一条心,虽然进度有点慢,但总归有人扛责任,哪怕条件差也能一鼓作气推进。 俄罗斯海军和美军不同,没有形成强大的航母保障链,从库兹涅佐夫服役开始,除了训练和远洋秀肌肉,大部分时间就是靠岸修,舰上很多设备其实早就该升级甚至淘汰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有限。 很多修船厂因为经费压力根本没人手、没动力抓紧推进,航母虽然是“国家门面”,但现实中俄罗斯自己的战略重心如今已经在远程导弹、近海防御等新领域,不像以前那样指望库兹涅佐夫号掌航母编队走遍四海。 未来俄罗斯如果真想让库兹涅佐夫号顺利维修下水,甚至发展新一代航母,关键还是回到基础,把产业和人才积累厚了,保障体系梳理顺畅了,像当年改装戈尔什科夫号那样咬定目标踏踏实实推进。 没大船坞可以想办法,没技术团队和平台支撑,再好的设施也造不出硬核战舰,抱着“只要有船坞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说到底是一种过度简化,也低估了修一艘航母的门道。 真正能够决定库兹涅佐夫号命运的,还是全链条的动员和配合,这才是一国航母工程的本质考验。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因为没有大型船坞而迟迟不能修好的吗?并不是,俄罗斯当年给
修竹崽史册
2025-07-21 14:43: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