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周总理在访问埃及时,在招待会上一名埃及的情报官在和周总理握手时,小声

万物知识局 2025-07-21 12:03:44

1963年,周总理在访问埃及时,在招待会上一名埃及的情报官在和周总理握手时,小声的在周总理耳边说:“你们驻苏丹的大使馆里装有窃听器”。

1963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非洲之行,既是加深中非友谊的外交之旅,也是一场反帝反殖的政治宣示。   当时冷战还在持续,新独立的非洲各国是美苏争夺的焦点,而中国的出现,自然搅动了原有的格局。   谁知,这场关乎国际声望的访问,从第一站起就暗流涌动,后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竟在一场欢迎宴会上意外揭开了序幕......   访问首站是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总统府设宴盛情款待,宴会厅里,各国使节与政要觥筹交错。   当时周恩来正与宾客交谈,一个身影趁隙快步上前,与他握手,也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极低又极快的声音钻入总理耳中:“你们驻苏丹大使馆内装有窃听器!”话音未落,那人便消失在人群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报,周恩来表面依旧谈笑风生,内心却已是风雷涌动。   从开罗飞往苏丹的专机上,这条情报的分量可想而知,周恩来随即秘密指示,要求驻埃及使馆立刻通报苏丹方面,同时安排国内顶尖的技术专家火速驰援,并再三强调:绝对保密。   几天后,代表团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而为了防范无处不在的“耳朵”,周恩来特意把所有会谈都安排在了大使馆的草坪上,任凭建筑里藏着什么玄机,这下也只能干瞪眼。   而与此同时,使馆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他们先是更换了所有外线电话,接着干了一件更绝的事:绕着办公楼挖了一圈壕沟。   你别说,还真从土里刨出了一根根细长的窃听线,大家当机立断,先剪为敬,彻底断了外部的念想。   而有意思的是,大使馆这边叮叮当当挖了十几天,隔壁一栋挂着“美国公司宿舍”牌子的小楼也跟着不踏实起来,因为那段时间,总有人在窗边探头探脑,神色慌张,一看就是心里有鬼。   不久,国内派来的安检专家组带着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抵达,对大使馆展开了地毯式排查,从墙壁到家具,从汽车到电话,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结果触目惊心:几乎每个房间的墙体和家具里,都藏着一到两个针孔大小的微型窃听器;而那些有线窃听器,做得跟啤酒瓶盖一般大,顺着院外一条隐蔽的沟槽,信号源最终指向隔壁那家“美国公司宿舍”的一个房间。   至此,真相大白,所谓的“美国职工宿舍”,压根就是一个秘密监听站。   后来的调查更让人心惊,这些窃听装置早在1959年使馆改建时,就由美国情报机构伙同台湾特务,伪装成建筑工人预埋进了墙体。   可就在中方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时,隔壁那栋小楼却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地狼藉,这显然是阴谋败露后做贼心虚,企图销毁证据。   回看1963年的国际背景,中美关系尚未破冰,美国正极力在国际上孤立中国,而周恩来此次非洲之行,无疑是在撬动这堵高墙。   这么一联系,苏丹大使馆窃听案的幕后黑手是谁,其实根本用不着猜,这也撕下了某些国家在外交上道貌岸然的假面具,为了维护自身霸权,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不过,碰上这等龌龊事,周恩来展现了非凡的政治定力和外交手腕,他沉着应对,既未公开声张激化矛盾,也没有丝毫退让,稳稳控制住了局面。   访问行程照旧,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中非关系反而因此更上一层楼,他甚至借此提醒其他非洲国家领导人,要警惕类似的勾当,这份坦诚与担当,让非洲朋友更添敬重。   事件过后,中国外交队伍也得到了历练,从使馆人员果断有效的先期排查,到国内专家的雷霆出击,再到外交部的鼎力支持,整套应急反应堪称经典。   苏丹总统阿布德也亲自表态彻查,并与中方组成联合小组,彻底整顿了使馆安全,中苏关系也因此更为牢固。   这场风波,给刚刚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的中国提了个醒:和平年代,国家间的暗战从未停歇。   中国政府不仅迅速拆除了所有窃听设备,还以此为契机,全面升级了驻外使领馆的安防体系,反间谍工作也走向了系统化和规范化。   周恩来用从容和智慧告诉世界:中国不惹事,但绝不怕事,这份底气,也成了日后中国外交的底色......

0 阅读:104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