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大臣卫瓘,在平蜀时抓捕邓艾父子,平息钟会叛乱,以智谋闻名,想不到,在他71岁

帝王八卦 2025-07-21 11:58:46

魏晋大臣卫瓘,在平蜀时抓捕邓艾父子,平息钟会叛乱,以智谋闻名,想不到,在他71岁时,却栽在了老同事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的手中。 卫瓘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家族在魏晋时期颇具声望。父亲卫觊是曹魏时期的重臣,历任尚书、侍中、尚书仆射等要职,以才学出众著称。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卫瓘早年便踏入仕途,在曹魏崭露头角。 卫瓘最初担任尚书郎,凭借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办事能力,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当时曹魏官场风气较为浮躁,许多官员急功近利,而卫瓘却始终保持着沉稳务实的作风,处理政务一丝不苟。 后来,卫瓘升任侍中,得以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在这个职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多次提出合理的建议。 255年,毌丘俭、文钦在淮南发动叛乱,卫瓘积极参与平叛事宜,为平定叛乱出谋划策,得到了司马家的信任。 之后,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叛,卫瓘再次参与平叛。当时叛军势力强大,战局一度十分胶着。卫瓘深入分析战场形势,向司马昭提出了分化叛军、各个击破的策略。司马昭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经此一役,卫瓘的名声更加响亮,成为司马昭的心腹。 263年,司马昭主持发动了灭蜀之战,卫瓘以监军的身份参与其中。当时,魏军兵分三路,由邓艾、钟会、诸葛绪分别率领,大举伐蜀。卫瓘的职责是监督各路军队,协调作战行动。 随着战事的推进,邓艾与钟会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迫使刘禅投降,立下了灭蜀的首功。钟会则率领大军屯兵剑阁,嫉妒邓艾的功劳,便并诬陷邓艾谋反。 钟会要求卫瓘出面逮捕邓艾,卫瓘率军来到邓艾军中,先以朝廷的名义安抚将士,稳定军心,然后趁邓艾父子不备,将他们逮捕。不久后,卫瓘指使护军田续带人将邓艾父子杀掉。 卫瓘处理完邓艾父子,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成都观察局势。当钟会发动叛乱,自称益州牧,企图割据蜀地时。卫瓘一方面假意顺从钟会,麻痹他的警惕性;另一方面,暗中联络魏军将领,策划反击。他利用钟会与姜维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使叛军内部发生混乱。 钟会的叛乱很快被平息,钟会、姜维等人被杀,成都的局势重新得到控制。司马昭得知卫瓘这么快就解决了钟会、邓艾,大为高兴,下令封赏。 卫瓘在书法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擅长隶书、章草等书体,其书法作品笔力刚劲、气韵生动,被誉为 “神品”。他的书法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索靖并称 “二妙”。 晋武帝晚年,朝廷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太子司马衷无法胜任皇帝的职责,许多大臣都对此表示担忧。卫瓘也认为太子不堪大任,多次想向晋武帝进言,废除太子,另立贤明。但由于晋武帝宠爱太子的母亲杨皇后,加上杨皇后的家族势力庞大,卫瓘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一次,在晋武帝举行的宴会上,卫瓘借着酒意,抚摸着御座说:“此座可惜!” 晋武帝明白卫瓘的意思,但却装作不解,说:“公真大醉耶?” 卫瓘见晋武帝无意废除太子,便不再多言。但他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太子妃贾南风的忌恨,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晋武帝去世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大权落入了外戚杨骏手中。杨骏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不满。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她野心勃勃,一心想夺取朝政大权。于是,她与楚王司马玮等人勾结,发动政变,诛杀了杨骏及其党羽。 杨骏被杀后,朝廷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共同执掌。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辈分高、资历深,但缺乏才能。卫瓘则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在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南风虽然除掉了杨骏,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想进一步掌控朝政,于是将矛头指向了司马亮和卫瓘。 贾南风深知卫瓘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于是,她便设计陷害卫瓘。她指使晋惠帝下诏书,诬陷司马亮和卫瓘谋反,命令楚王司马玮率军讨伐他们。 司马玮接到诏书后,立即率军包围了司马亮和卫瓘的府邸。卫瓘得知消息后,起初并不相信晋惠帝会下令诛杀自己,他认为其中一定有误会。但当他看到司马玮的军队杀气腾腾地包围了府邸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卫瓘的部下劝他反抗,但卫瓘却拒绝了。他说:“我一生侍奉朝廷,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如果朝廷真的要杀我,我也不能反抗。” 最终,卫瓘及其子孙九人被司马玮的军队杀害,年七十一岁。 卫瓘出身名门,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魏晋政坛上崭露头角,在平蜀之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然而,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他还是成了牺牲品,落得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0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