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人间清醒!安徽阜阳,一男孩高考404分放弃填志愿读大学的机会,跟着父亲学习“碳弧气刨”,学成后一个月15000。
2025年7月,安徽阜阳的天气有些闷热,在一家简陋却整洁的焊接加工厂里,17岁的王浩(化名)正跟在父亲王师傅身后,学习一项叫“碳弧气刨”的技术。
他神情专注,身上的工装已经被焊花烫出了几个焦点,但他毫不在意,只在每次停下来的时候擦一擦汗,继续听父亲讲解操作要点。
不久前,他刚刚高考结束,成绩是404分。面对即将到来的志愿填报,他没有慌张、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却又现实得不能更现实的决定——不读大学,学技术。
王浩的分数在安徽属于二本边缘,但即便能填报一些民办院校或专科类院校,学费高、专业冷门、就业前景差的问题让一家人踌躇不定。
“我们老王家不是不尊重知识,但也不能盲目‘非大学不走’。”王师傅说。
他是当地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焊工,手艺了得,在业内小有名气。特别是他精通的“碳弧气刨”技术,月收入常年在1.5万元以上。
“你大学读了四年,出来挣三四千,还是得重新找门路。那我不如现在就开始学,四年后说不定比同龄人早积累了好几年经验。”王浩看着父亲说。
他不想啃父母老本。这个男孩从小懂事,家境虽不富裕,却从不攀比。
“他平时就不怎么讲究穿着打扮,学习也还算用心,只是基础太薄弱。”王师傅坦言,考前他们也幻想过奇迹,可成绩一出,现实比幻想更清醒。
王师傅其实是犹豫的。
“我怕他以后会埋怨我,说我没有坚持让他上大学。”王师傅说,做父亲的,总希望儿子有书读,有出息,可他更不希望儿子日后抱怨父母让他走了弯路。
他拿出户口本、准考证、志愿填报指南,让王浩自己决定。
“你想上学,我拼死拼活也供;你不想上学,咱就好好学一门技术,我带你。”
王浩没有立刻回答。第二天,他主动提出随父亲去车间“试一试”。那天,他被飞溅的铁花烫了一下,手背红肿,但他没吭声。吃饭时他说:“爸,我决定了,我想学你这门手艺。”
“碳弧气刨”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焊接辅助工艺,对操作精度、体力、耐心要求极高。
王浩第一周光是学如何正确握住碳棒、控制电弧长度就被父亲骂了五六次。“不能着急,技术活得磨。”王师傅叮嘱。
每天早上七点,他们准时出门,进厂、着装、打磨、试机。
晚上回来后,王浩会主动翻看父亲以前拍的工地视频,研究其中细节。他甚至自掏腰包买了一本《电弧切割技术手册》,晚上躲在床头翻看。
“没觉得辛苦,我就是感觉自己在做有用的事。”王浩说。
短短两个月不到,他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碳弧刨开槽任务,手法还不够娴熟,但眼神坚定、动作干脆。“学得很快,是块料。”王师傅露出难得的笑容。
王浩选择放弃大学、走技术路线的故事在网络上传开后,引发热议。
“404分上大学确实尴尬,最怕是花了大钱读了四年,最后还是要找技术工种。”
“支持!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技术也能改变命运。”
“一个月1万5?这比好多本科生强多了!”
“这个孩子,比很多人都更了解自己。”
当然,也有人质疑:“17岁做出的决定,会不会太早?”
对此,王浩只淡淡一笑:“不怕早,只怕虚度年华。”
王浩没有成为“大学生”,但他正在成为一名手艺人。或许他也曾羡慕过考上985、211的同学,憧憬过图书馆的午后阳光与清新的校园空气。但他清楚自己的现实,也明白人生不止一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