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里有块中国地,占地15万平方公里,联合国认可,欧美却反对! 深海钻机刺破

文栋说明星 2025-07-20 15:04:07

太平洋里有块中国地,占地15万平方公里,联合国认可,欧美却反对! 深海钻机刺破太平洋的寂静,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向,方圆十五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下方埋藏着数亿吨稀有金属矿藏。 这片相当于山东省面积的海底矿区,三十年前被联合国划归中国勘探开发权,至今仍是国际博弈的焦点。 1991年,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首次将这片矿区的专属勘探权授予中国。 十年后的2001年,该机构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正式签署《勘探合同》,白纸黑字的法律文件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多金属结核矿区专属勘探权的国家。 这并非凭空划地,而是基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区域资源开发制度"——公海海底矿产归全人类共同所有,但先驱投资者可申请专属勘探权。 中国早在1978年就启动深海矿产研究。1983年,"向阳红16号"科考船首次在该区域发现巨量多金属结核,这些富含镍、钴、铜、锰的深海矿物,预估价值超过千亿美元。 当时正值美日主导国际深海采矿,西方国家以"技术不成熟"为由阻止发展中国家参与开发。 经过九年外交拉锯战,中国凭借详实的勘探数据和"资源普惠共享"承诺,最终获得联合国授权。 欧美的反应尤为激烈。1994年美国《海洋政策》期刊刊文称:"中国正蚕食国际公域资源";英国广播公司2001年纪录片直言该矿区存有"战略级矿物储备"。 矛盾在2011年激化——当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次在该矿区采集样本时,五艘美国科考船突然出现在毗邻海域。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质疑矿区划分的"透明度",却回避了本国企业在太平洋占据更大矿区的事实。 印度跳脚的缘由同样关乎资源。该国2012年向联合国申请矿区时,恰逢中国续签勘探合同。新德里智库"海洋政策中心"发布报告控诉"中国独占优质矿区",却绝口不提印度科考船此前仅完成基础测绘的事实。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麦克·洛奇在2016年国际会议上直言:"资格取决于勘探投入,而非声索音量。" 这场争夺的深层逻辑藏在海底岩芯里。现代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三成钴、四成镍依赖深海矿物。特斯拉2020年财报显示,其电池成本六成源自原材料。 中国在此布局的"深海采矿试验工程",已攻克4500米海底矿石原位采集技术。 2023年央视纪录片《深蓝远征》披露:搭载人工智能的"潜龙三号"探测器正在矿区绘制毫米级精度的三维矿脉图。 当时促成签约的关键人物、中国前大洋协会理事长陈炳鑫已于2018年离世,但其生前受访时强调:"我们承诺将开采收益的2%作为人类共同遗产基金。" 这句承诺正由新一代践行者兑现——2024年,自然资源部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丁忠军透露,中国开发的环保型矿石采集机已通过联合国环境署评估,计划2027年进行商业开采试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3年《深海矿产报告》用数据平息争议:中国在该矿区累计投入47亿美元,相当于美日欧三国总和;布置的深海监测设备超国际标准三倍;共享的勘探数据占全球深海数据库的31%。 曾公开质疑的德国基尔海洋研究所,去年主动寻求合作研究矿区生态保护。"结果是最好的表态,"现任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尔·洛奇在2024年海洋峰会上的总结耐人寻味,"让探测器下海比让口水仗上岸更解决问题。"   信源标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条款 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年报》 美国国务院2011年外交备忘录 纪录片《深蓝远征》 迈克尔·洛奇在2024年联合国海洋峰会发言实录(联合国新闻中心)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