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奇怪了!为啥坑娃的妈妈再三强调:自家35岁的博士女儿,从没做过饭呢? 白老师不停唠叨,“老孙,你给男方说说,我家宝儿只会搞学问,不会做饭的。” 媒人孙大妈皱眉,“老白,你是说真的吗?你家闺女长到30多岁,一次饭也没做过?” 白老师很是自豪,“那是,我家闺女是宝贝着长大的,那嫩生生的小手,是握笔杆子用滴,不是做饭用滴!” 孙大妈有些无语,“老白,不是我说你,不会做饭,难道是啥优点吗?你咋非要告诉男方?” “呃!我不是怕我家闺女嫁过去受委屈吗?她可是女博士,咋能钻到厨房烟熏火燎呢?”白老师很固执。 “晕!人家儿子就该做饭?你非让我说,我可就说了,婚事如果不成,你可别怪我。”王大妈有些生气。 “该说就说!我家闺女跟别人能一样吗?如果嫁过去受气,我可不答应!”白老师像一只气鼓鼓的青蛙。 “好好好,那就听你的!”王大妈拂袖而去,就没有见过这样坑娃的妈! 不出所料,这门婚事黄了。 63岁退休的白老师就是个奇葩,她家博士闺女就是被她坑了! 她家闺女1米59,长相一般,却有150斤的吨位,就像闯入麻雀群圆滚滚的“小企鹅”。 白老师的闺女,是趁着我们学校申办“博士点”的东风入职的。 我们学校单身女博士一抓一大把,有车有房,有才有貌,就是没对象! 我曾经深入分析过原因: 第一,学历是女博士,而且是体制内的大学女老师,不但有物质追求,而且有精神追求,条件比较高。 而我们三线小城市,能达到这样高要求的男士,本来就少,而这极少的精英男士,不是结婚了,就是当爸了! 第二,女博士读出来,差不多30来岁,高不成,低不就,拖来拖去,就拖成了30多岁的大龄女青年。 30岁以上的优质男青年,那也是稀缺资源,30岁以下的小青年,能接受姐弟恋的非常少。 第三,男士找对象,除了看对方工作收入,还要看对方的长相、性格、年龄、生育等条件。 而30多岁的女博士,已经是生育的高危人群,这一点并不占优势,对于男方来说,还不如找20多岁的女大学生呢! 第四,我发现男女谈对象,有一个普遍的规律: 一等男士找二等女士; 二等男士找三等女士; 于是乎, 一等女士成了老大难! 三等男士成了老大难! 这就是,为什么在城市里,剩下的女青年比较多。在农村里剩下的男光棍比较多。 我就跟女大学生开玩笑,“如果想结婚的话,读到硕士就行啦,千万别读到博士。” “不是有那种说法吗?专科女生是小龙女,本科女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而女博士是灭绝师太!” 这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很多女博士,貌美如花,蕙心兰质,但条件太好了,反而很难找到合适的! 在这种情况下,白老师怎么异想天开? 她家闺女工作是优势,学历是优势,但同时又是劣势,某些男人虚荣心作怪,不愿意媳妇压自己一头。 相反,她家闺女长相、身高、体重、年龄,哪哪都不占优势,她还非要再加上一个缺点——不会做饭! 这不要了姥姥命了吗? 难道你家闺女是“吸风饮露”的仙女? 或者天天点外卖? 这位白老师啊,让我怎么说你啊? 我是看到宁宁姐写过这个问题,不得不佩服她的洞察力! 的确有些妈妈不愿让闺女做饭,好像学会做饭,学会家务,学会照顾人,就要给婆家“当牛做马”似的。 这种逻辑的确有问题,做饭也好,洗衣也好,不都是一种自理能力吗? 就算不结婚,也应该学会呀!万一颠沛流离,荒野求生,那也多出一点点生存的机会呀! 我们老家属院楼下有个刘教授,就是这样宠闺女的,她家女儿长得也的确漂亮,那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啊! 除了不让闺女做饭,她还不让闺女洗衣。至于拖地、整理、擦桌子,叠衣服,就更甭提了! 她闺女上高中时,每周把脏衣服打包送回家,刘教授就“咔嚓咔嚓”洗了,晾干,叠整齐,再给闺女送回学校。 我家闺女就没这么娇气了,当初高中住校,小内内呀,袜子啊,全部都是她自己手洗,大件衣服就用学校的洗衣机。 我就劝刘教授,“你干嘛帮她洗呀?她都那么大了,你还能跟她一辈子吗?” 刘教授就说了,“哎呀,我家闺女小手那么娇嫩,哪能洗得动那么大的衣服啊?我三下两下就洗完了!” 我都不知道该说啥了,就算贵为皇室公主,一双袜子也洗不动吗? 还有做饭的问题,这也是门技术! 刘教授说了,“我家闺女不会做饭不要紧,大不了点外卖!” 吃一两顿外卖不要紧,你难道天天吃外卖吗? 何况很多外卖不靠谱,卫生很不达标。 并非所有家长都这样,我们家属院有个男孩考到了清华,人家样样家务都能拿下。 为啥我会知道呢? 当初,在我们家属院,男孩家就在我家前面那栋楼,我家的阳台冲着他家的厨房。 每逢周末,我就看见这个男孩在厨房忙忙碌碌,颠勺炒菜,忙得不亦乐乎。 光管做饭还不算,这个男孩还管洗碗,而且成绩还数一数二,把我羡慕得眼珠子快掉下来了。 看看,优秀的孩子,各方面都优秀!
我老公一个朋友,三年败光260多万积蓄,现在38岁,从深圳回老家包了个鱼塘,成了
【69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