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

曹勇说史 2025-07-19 22:06:22

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可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袁崇焕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将领,出身广东东莞水南村一个疍家家庭,家里条件不算好。他从小就聪明好学,1619年考中进士,当上了福建邵武知县。那几年,他干得挺实在,清廉又公正,老百姓都挺喜欢他。到了1622年,后金开始威胁明朝边境,袁崇焕主动站出来,单枪匹马去考察山海关,还放出豪言:“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朝廷看他有胆识,就提拔他做了兵部职方司主事。 1626年,宁远之战打响了。袁崇焕带着不到两万明军,硬是守住了宁远城,把努尔哈赤的六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让他名声大噪。次年,他又在宁锦之战中顶住皇太极的进攻,把关宁锦防线守得稳稳当当。可惜,他做事太耿直,擅自杀了毛文龙,这事儿在朝中惹了不少非议。1629年,他一气之下辞了职。可没过多久,1630年,崇祯皇帝又把他召回来当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结果呢,反间计害了他,被怀疑通敌,直接给抓进大牢。 1630年9月22日,袁崇焕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了。据说整整3543刀,剐得血肉模糊,围观的百姓还不明真相,受了谣言蛊惑,骂他骂得可狠了。那天晚上,他的一个忠仆佘义士冒着大风险,偷偷把他的头颅弄走,埋在了自家后院。从此,佘氏家族开始了整整390年的守墓传统。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但确实是真事。 后来到了1772年,乾隆皇帝总算给他平了反,承认他是个忠勇之人。佘氏家族的守墓故事一直传到了20世纪,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还健在的时候,1952年袁崇焕的墓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20年,佘幼芝去世,她的女儿接手了守墓的责任。袁崇焕这辈子,既有辉煌也有悲剧,而佘氏家族这份坚持,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说到袁崇焕,他这人挺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毕竟宁远、宁锦两仗打得太漂亮了,硬生生挡住了后金的铁蹄。可也有人说他太冲动,杀毛文龙这事儿做得太绝,埋下了祸根。再加上崇祯的多疑和朝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派系斗争,他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也真够惨的。 凌迟这刑罚,光听就让人头皮发麻。3543刀,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真一刀一刀剐下来的。据史料记载,这种酷刑就是要让人受尽折磨才咽气。袁崇焕死得有多痛苦,可想而知。可更离奇的是,他首级咋就没了呢?原来是佘义士干的,这家伙对袁崇焕忠心耿耿,宁可冒死也要保住主子的尊严。后来这头颅埋在哪儿,咋埋的,多少年没人知道,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挖出来真相。 佘氏家族这390年的坚持,也不是随便说说。他们一代接一代守着袁崇焕的墓,连战乱都没断过这份情义。到现在,这故事听着还是挺感动的。袁崇焕这辈子没白活,至少有人记得他的好,愿意为他守着这份历史。 袁崇焕的故事放到现在看,还是挺有嚼头的。他是英雄还是悲剧人物?佘氏家族这390年的守墓,又说明了啥?这些事儿吧,说不清楚,但就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琢磨琢磨。

0 阅读:4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