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处理后理论上可达到安全饮用标准,但实际可行性受技术局限和长期风险制约,需分

追踪国际新视角 2025-07-19 00:16:16

核污水处理后理论上可达到安全饮用标准,但实际可行性受技术局限和长期风险制约,需分两点严谨分析: 1. 技术达标性 去污能力:日本福岛ALPS系统可去除除氚外62种核素(如铯、锶),处理水氚浓度稀释后(约56–1500贝克勒尔/升)低于WHO饮用水标准(1万贝克勒尔/升)。 辐射剂量:东电称成人每日饮2升一年仅受0.021毫西弗辐射,低于天然本底辐射(2.4毫西弗/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评估其影响“可忽略”。 2. 风险与争议 残留核素隐患:ALPS无法完全去除碳14(半衰期5730年)、锶90(半衰期29年)等长寿命核素,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2024年福岛曾泄漏220亿贝克勒尔污染水,暴露管理漏洞。 长期生态效应:放射性核素在海洋沉积物中累积,或经生物放大作用重返人类餐桌。中国学者指出,核事故废水无排放先例,生态影响仍需长期监测。 短期实验室数据支持“可饮用”,但实际饮用需承担未知累积风险。技术达标≠安全无忧,尤其涉及生态链传递时,饮用决策应基于长期追踪而非瞬时检测。 不过结果如何,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大家呢?

0 阅读:1
追踪国际新视角

追踪国际新视角

站在高处,瞭望全球风云变幻